宋《侯鲭录》记录过一首无名氏的《题驿壁》,对行人关照最为详细,类似旧称“征途药石”“旅行必读”。诗曰:“记得离家日,尊亲嘱咐言。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雨宿宜防夜,鸡鸣更相天。若能依此语,行路免迍邅。”此诗传播久远,至民国仍有旅店书壁,劝诫过客。此律诗全拟“尊亲”口气叮咛再三,温馨也尽寓其间,唯中二联四句,每句第三字挑梁,“须、莫、宜、更”俱用虚字,看似殷勤,美意却不胜咀嚼,留下瑕疵。
古代诗文大都靠传诵抄录。旅途间有壁供题,让南来北往的行客于此诵读唱和,顺便寻亲询友,等同提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或可交流信息,寻着知音,就此发现人才,或可路见不平,郁闷难忍,题壁发发牢骚,企盼公正。
据清《甬上耆旧诗》记,才子孙仪性格廉介,好游佳山水,每过庙宇酒楼,适逢诗兴勃勃,辄以诗题壁,但不署姓名。书生周贞靖孝廉偶经寺院,读到孙仪的题壁诗,叹为精彩,日诵其诗,却不知何人所作。后来周贞靖荣登进士,到岭外上任,没承想,与孙仪同舟伴行,二人论诗洽谈惬意,周发现孙仪携带的《借竹楼集》辑有寺院壁上那首诗,大喜,一问,方知平日崇拜者正是孙仪,于是互道相见恨晚。若无题壁诗,焉得结此诗缘?
人生不易,如果坎坷颠沛如行荒漠,更需要友情甘露的滋润。南宋陆游暮年由蜀返回浙东故里,旅途或居家都很留意题壁,无论村店道旁,皆悉心寻觅,逢着题壁必细心读过,适得佳兴随即赋诗留题,以飨过往诗友。诸如《醉中题民家壁》的“吾诗戏用寒山例,小市人家到处题”,《题村店壁》的“近秋渐动寻幽兴,绝俸难营觅醉钱。到处不妨闲著句,他年好事或能传”,《题野店壁》的“道里逢人问,题名拂壁看”,《题道傍壁》的“莫辞剩买旗亭酒,恐有骑驴李白来”等,皆时出隽语,倾诉甘苦忧乐,期待知音见赏品说,也是“嘤嘤相鸣”。
题壁,能让过往行人遍览,情感公开,有利于畅怀抒发。在郁闷的题壁者那里,与其说是安顿表现欲,不如说是快意喷发,一泻块垒。如果私下难觅倾听的知己,那就索性当众舒啸,或可幸逢怜惜宽慰,或可广而告之后得到回响和支持。
据清《不下带编》,长洲某诗翁因为二子奉养慢怠,无可奈何,题自家堂壁一诗:“人生七十强支持,帘卷西风烛半支。传语儿孙好看待,眼前光景不多时。”诗很直白,如同对面话语,每句的后三字,“强支持,烛半支,好看待,不多时”,最得“衡秤压砣”之法,容易警醒。老翁二子方以文学有时名,观壁大惧,恐不孝丑事影响前程,立马拜托亲友恳请父亲涤壁去诗,保证日后奉养有加。后来壁诗虽然涤去,但诗已传遍,也为长洲儿女留下永久的训诫。其子见诗能大惧并承诺奉养,说明天良未尽,尚可提耳回头。
明代《戒庵老人漫笔》记有流贼赵风子题驿壁七律,颇堪细味。流贼,即流窜的土匪。赵风子被官府擒拿后,途经河南,题驿诗曰:“魏国英雄今已休,一场心事付东流。秦廷无剑诛高鹿,汉室何人问丙牛。野鸟空啼千古恨,长江难洗百年羞。西风吹散穷途客,一夜游魂返故邱。”此诗若非他人代笔,从颔联巧用秦赵高指鹿为马(朝廷是非颠倒)和汉室丞相丙吉问牛(关心民生疾苦)二典,应信“穷途客”赵风子也是熟读诗书的人才,或因世道险恶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落草成了“梁山好汉”。此诗暗传了他对奸佞当道而清官太少的现实极度不满,大约本想成就一番肃奸事业,无奈结果“是非成败转头空”,落了个羞愧之憾。
(林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