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水北调工程要经过南四湖,对水质又提出更高要求。王云说,对于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要求为50毫克/升,比国家标准更严,而山东定的标准是20毫克/升。“为了水质达标,在正常的污水处理之外,还增加了一道环节,通过湿地滤污进一步净化水质。”王云说。目前,南四湖流域已建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3.9万亩,修复自然湿地22.6万亩,基本形成了“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的景象。
生态渐恢复,再现桃花水母
养鱼是渔民的手艺,可是养鱼喂饲料也会污染水体。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从2012年开始,渔民的网帷、网箱被拆除了。2012年一年间,湖里养鱼面积从原来的17.8万亩减少到了3.2万亩。清理水上经营性餐饮船55条、非法货运小码头108处,南四湖及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污染源少了,还有湿地,鸟儿又多了起来。”史业明说,“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鳜鱼都能在湖里看到了。”据介绍,经过多年的治理,南四湖恢复水生高等植物78种,恢复鱼类52种。南四湖支流白马河也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对水质洁净极为敏感的桃花水母。
“在湖边生活的人们又可以从湖里直接提水做饭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捧起来喝!”史业明说。
退渔还湖,还要退渔转型,充分挖掘本地渔家文化,既保护湖水,又让渔民获得收益。
“为了南水北调这个国家大工程,不养鱼咱就另谋出路。” 史业明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开起了超市,还自己买了摩托艇、游船,干起了旅游。“除了讲铁道游击队的历史,我还给游客讲治污。”史业明笑言自己是一名环保“编外干部”,对于恢复的好生态,他格外珍惜。
南四湖的水确实清了。“湖区好生态,就是我们的金饭碗。”史业明乐呵呵地说,一年赚个十几万元,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