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留人、通过鼓励干事创业留人、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留人,我省不断打出引才聚才的“组合拳”
□滕嘉娣
“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惯性正悄然发生变化。近日,《人民日报》一版刊文报道了我省去年过半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创三年新高的可喜变化。据报道,近期公布的《黑龙江省201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去年共有近11.5万名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工作,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3.0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创三年来最高。“孔雀”改变飞行的方向,说明我省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持续发力已经效益显现,固有的人才发展瓶颈正在打破,龙江人才竞争的后发优势正在愈发凸显。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向来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曾几何时,人才外流的困局羁绊着龙江发展的脚步,本省毕业生纷纷出走,逐梦“北上广”。翻看我省多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相关数据均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生呈现外流趋势。“青年+精英”人口的流失,对任何地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知识群体的大量外流无疑大大削弱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支持和智力支持。究其原因,区位优势不佳、思想观念不通、体制机制不活、经济活力不足等都是我省留才引智的堵点、振兴发展的痛点。
通则不痛,通则变。针对人才流失的短板,积累、营造和完善符合省情特色的相关措施是关键。近年来,一方面我省人才政策不断刷新,无论是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黄金20条”,还是特别支持在校和毕业五年以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每年1亿元的“种子资金”,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故土难离”,从“东南飞”到“雁回归”;另一方面,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对人才吸引力愈发增强,相对人才饱和的“北上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看到了龙江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留人、通过鼓励干事创业留人、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留人,我省不断打出引才聚才的“组合拳”。政策上的弯道超车,环境上的焕然一新,一系列具有人才竞争力的改革实践为龙江振兴发展释放了强大的人才红利。
为什么离开,又为什么留下?良禽择木而栖。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发展和地域发展不断相互寻找的过程。对毕业生,或者各种人才本身而言,就业的走向是对发展空间、待遇环境、幸福自由的选择过程。对地方而言,是在人才稀缺的时代,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培育良好人才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升级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两相作用之下,激活各类积极因素同频共振,不仅我省高校毕业生实现了流动“变向”,整个龙江大地创新创业、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局面也越发生动。
龙江“孔雀”不再东南飞,是个好现象、好趋势。但是让趋势成为定势,打破“良驹”们、“孔雀”们心中固有的“流向”思维,我们还要久久为功。不仅要顺势发挥毕业生“变向”的引导效应,更要不断创新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各类人才对龙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人才的“雪球”越滚越大,不断为龙江创新发展和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