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医、兼西医
相辅相成提高医药疗效
铜山区中医院积极执行国家医改新政策,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进行支付方式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智慧健康建设等六个方面下工夫。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建设现代化中医医院为办院方向。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治未病”健康工程。
据铜山区中医院院长杜兵介绍,现代医学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消除气道炎症。虽然有支气管扩张剂、免疫抑制剂、基因治疗等方法,但其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仍无理想药选,尚不能解决其发病、发展等问题。中医学自古就有“未病先防” “有病早治” “既病防变”的防治原则。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必须遵循这一原则,“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仅采取补救措施,这才符合医病的初衷。中医将哮喘的病理基础概括为肺、脾、肾正气之虚,导致气、痰、瘀阻滞气道。急发时祛邪为先,治其标;缓解期补虚是要,以固其本。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于“顽哮”如现代医学所谓的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中医辨治,疗效独具。
在对肺部的治疗上,铜山区中医院就有中西结合的针对性疗法。据了解,穴位注射法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由于使用了现代提纯的药物,这种疗法又不同于传统的针灸。但两种疗法都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在治疗肺系疾病里,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止痛、调整机体、提高免疫等作用。对哮喘、慢阻肺等有极佳效果。
此外,肺癌主要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在正气虚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搏结,积滞而成。正常细胞被激化而异常增生而癌变。中医治疗肺癌主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机体抵抗能力,减轻放、化疗带来毒副作用,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极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简单来说,对早中期的实体瘤,中医药起辅佐医治作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防止出现并发症和复发转移。对中晚期病人及时攻补兼施,利用中医药扶正为主,促进术后、放化疗后身体恢复,减轻并治疗放、化疗毒副反应,同时中医药对放、化疗增敏,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与放化疗共同应用,起协同抗癌作用。
义诊多、免挂号
医疗惠民服务一方百姓
铜山区中医院院长杜兵表示,铜山区中医院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弘扬国医精粹、造福百姓健康为办院宗旨;以救人为本、生命至上为医院理念;秉承 “承古纳今,厚德精医”的医院院训;用“精诚仁和,传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弘扬中医的发展,旨在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
铜山区中医院在全区首先推出开辟救助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的绿色通道,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到全区各个敬老院和村镇进行义诊活动,方便了五保、低保及老弱病残等不方便出门人群的就医。铜山区农保病人无需转院可直接来住院,报销比远大于二级医院,农保病人在铜山区中医院门诊治疗可报销50%。65周岁以上患者凭有效证件全年免挂号费,住院的五保户及低保户(仅限新农合病人)可免费享受医院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福利。全年义诊30次,服务群众约6000余人,真正做到方便群众,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