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放眼长远,找准穷根、精准施策。通化县明确了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输血”变“造血”,通化县在扶贫中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全县的贫困户在脱贫中也经历了从“收人以鱼”到“学人以渔”的转变。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科学定位产业,充分依据群众意愿、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帮扶单位的优势,做熟不做生,选择有经验、见效快、可持续的产业,总结出了适合发展的“脱贫项目+村集体+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包保单位+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十大扶贫产业模式。
对于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该县不断创新思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深入挖掘企业、协会以及在外能人等资源,争取资金支持,提供资金保障。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574万元,确定了贝母、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猪、肉牛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77个。
长远立志,固本强基,做长效扶贫文章
今年,通化县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建立健全扶贫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产业引领,确保脱贫长效。
摆脱“就扶贫抓扶贫”的束缚,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不再返贫,巩固发展产业项目是关键。该县一头抓招商引资和定单,找大企业搞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另一头根据企业和订单抓土地流转,形成效益和规模。
怎么实施?通化县扶贫办主任于泓智给出了答案:“先抓住扶贫开发与经济增长的结合点,先发挥能人大户、村集体、合作社等辐射带动作用,吸呐贫困户,探索行之有效的脱贫新路子;再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做好做活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大文章,加快土地流转,扶持贫困户在‘种养加’方面增收。”
同时,该县继续谋划牵动全局的带动项目,创新推广扶贫模式,落实“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政策”精准扶贫计划,做到贫困户产业扶贫既有短期项目来“止疼”,又有长期项目来“治愈”。今年年初,通化县再次确定扶贫产业项目34个,下发扶贫资金419万元,用于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类等项目发展。
以电商为平台的创新扶贫模式中,通化县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首先确定四棚乡砬子沟村和二密镇八道沟村两个贫困村为重点扶贫对象。如今,砬子沟村站网上交易额超过了20万元。二密镇大煎饼网上销售额实现7万元,每天超过100多条订单,电商扶贫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下半年,通化县将继续强化产业引领,做好脱贫扶志工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开展脱贫实效考核,为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把着力点从完成脱贫转到实现致富上,在聚沙成塔、聚土成山上着力攻坚,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力支撑,扩大项目带动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延伸,打造项目升级版,确保贫困户尽早获益、早日致富。”谈到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于泓智介绍说,扶贫还要与扶志相结合,既送温暖,更送志气和信心,转变贫困户过去被动式扶贫的落后观念,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主脱贫意识,杜绝返贫现象发生。同时,开展资金专项检查,加大扶贫工作督导力度,组织督导组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中对各乡镇、各包保单位脱贫工作进行阶段性督察验收,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