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贫困村因病因学致贫人口多、异地搬迁任务重、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多、公共服务滞后、贫困群体增收压力大等新情况、新挑战,通化县因地制宜,在配合产业扶贫基础上,统筹推进“1+N”工程,全面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程。
到2016年底,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方面,已经实施5个工程,主要建设自来水、道路、小流域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在卫生医疗救助工程方面,按照省里文件落实“两提高、两降低”政策;在农村住房安居工程方面,对4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在教育均衡保障工程方面,投入40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222名各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在社会救助兜底工程方面,对1300户、2200人纳入社会兜底工程;在岗位开发就业工程方面,已选出70个就业岗位,正在逐步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方面,选择了32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扶贫培训50场、培训8000余人。
立足特色,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拔穷根
“村里建起了菌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有望了,大伙现在就盼着致富呢。”“庭院养殖最适合我们村这些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了。”“脱贫先要拔掉贫困户‘等靠要’这思想上的穷根,要给劳动能手创造致富的机会。”……从通化市各职能部门下派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们干得有声有色,成绩显著。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声音:“要让村子和贫困户有自己的产业。”
如何保证贫困户早日脱贫不返贫,找对脱贫方法、选准特色项目是关键。光华镇光华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村蓝莓种植合作社与通化禾韵现代农业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500余亩,鼓励农户入股,公司投入苗木、资金,负责技术支持和管理管护,每亩地保底分给农户1000元。贫困户季元利已61岁了,腿脚不便,妻子患有精神障碍,老两口无儿无女,过去靠着3亩多地,年收入也就几百块钱。“现在好了,不用干重体力活,把地拿出去入股,企业替你管、给你种蓝莓,明年保底能收入3000元,再不为赚不到吃饭钱发愁了。”季老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三棵榆树镇鞭杆沟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走“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利润分红、集体和贫困户双赢”的路子,突出扶贫项目精准,谋划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先后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长期、中期、短期项目相配合的多元化产业扶贫体系,投资87万元发展地栽木耳7万棒、贝母40亩;投资82万元,进行蛋鸡养殖、肉鹅养殖、育肥牛养殖、绵羊养殖,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渠道。2016年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分红380元,户均分红1500元,村集体经济增长12万元。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了扶贫产业发展规模,年末预计村集体增收5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