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全面的“百科全书”
参观美国的许多博物馆,确实感觉像是在阅读一部百科全书。美国的许多博物馆除了英文注解和各种语言的导览器,还把寓教于乐做得具体而全面。展品与展室的布局分类清楚,除了每样文物的详细说明,还有相关时期、特定门类的细致阐述,文字清晰简洁,专业精准却通俗易懂。
比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在重要的展室门口的墙上,有关于这个展室画作或者画家的简单介绍。例如什么是印象派,梵·高、高更和德加分别是什么风格,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的画作有什么特点。此外还有关于17世纪的荷兰艺术、佛拉芒艺术的文字说明。看了这些简单的文字介绍,即使不了解艺术的观众,也会对作品风格、画家以及那个时代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
除此之外,大部分博物馆的艺术品来自于哪个国家,除了英语,还会用该国语言进行注解。比如克里姆特的作品,同时还会用德语标注。再比如,大都会里的中国文物,同时用中文进行注解,如“商,青铜簋”“明,刘俊,《纳谏图》”和“南宋,佚名,《明皇幸蜀图》”等。
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除了一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关于地球、动物、矿石等的介绍外,还用了整整一层,作关于非洲、美洲和亚洲人类文明的介绍。看了这些展示,观众如同穿越时空,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有一种几分钟了解到人类历史的感觉。人类的历史,也是自然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颖独特之处,也体现了美国博物馆的丰富与全面。
此外,美国的大博物馆服务做得很好。比如大都会博物馆除了入口处的咨询台以外,在各楼层主要路口都设有小的信息台,工作人员对展品所在位置了然于胸,方便参观者飞快找到自己要找的展品,不走冤枉路,省下不少时间。各展厅工作人员也都有较高的艺术素质,非常乐意答疑解惑。在华盛顿美术馆,记者还遇到一位分别问遍展厅内所有人有没有问题需要让他回答的热心工作人员。
艺术品是人类留给后世的珍宝,也是无法替代的教科书。跨越所有文化和时期收集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有远见的愿望,在没有一件艺术品原作的情况下,它更是一个大胆的愿望。伴随着美国国力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这个愿望最终实现,这对于美国国民了解世界,对于美国国民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博物馆就是一架回望历史的望远镜,一个看世界的窗口,也许看到的历史有多远,世界有多大,自己的心就会有多宽广。而心有多宽广,自己的舞台和世界就会有多大。从零开始的美国博物馆,如今丰富全面如同百科全书一般,让记者感触颇深。相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不仅有回看自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也能出现更多的看世界的窗口。
(本报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