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
对吕冬而言,此前的创业、工作、骑行川藏线和骑车环游台湾岛的经历,都是在为做书社而准备,“诸多的经历,帮助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
老家在江苏的吕冬,在吉林大学商学院读书时曾和同学一起创业,做一款职业测评类App,经营两年后发现,这款App在东北地区有点儿水土不服。
尽管创业失败了,但是可以把相关的经历应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准备求职的吕冬原本可以找家不错的成熟型企业,不过与精细分工的岗位相比,他更喜欢承担更多责任的角色。机缘巧合,吕冬去了一家当时经营不太景气的广告公司。
公司负责人让吕冬帮忙转变公司的销售和服务方式,重新招聘年轻人才。从两千元的月薪做起, 吕冬工作了5年,后来公司给他数十万元的年薪外加股份。
不过,在公司稳步运行后,吕冬就做了一个大胆尝试—骑行川藏线。一个月内,每天10多个小时都在枯燥地骑行,一起出发的队友有三分之二放弃了。“漫长的骑行,可以反思和重新认识自己,能知道自己在极端的环境下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吕冬说。
骑行到达拉萨后,吕冬飞回了长春,这次经历让他有了很多光环,周围人佩服他的耐力和勇气。2014年,吕冬干脆辞了职,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高薪工作。在他看来,眼前的工作已经不再有挑战性,想换一种工作状态。辞职后一年里,他去了台湾,选择环岛骑行。
他发现,台湾当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长春的年轻人不太一样,当地有很多各具特色的书店,有丰富的沙龙活动。
“我觉得长春也应该有一家人文气息浓厚的书店”,吕冬说。
打造长春文艺青年新聚集地
从台湾回到长春,吕冬就开始具体筹划开书店。
大学好友孙柳说,吕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做的事会尽全力。孙柳也参与了众筹。孙柳发现周围同事大多是电子化阅读,但也有一部分人开始重新拿起纸质书。她认为,在长春,乐读书社会有发展空间。
正如进入乐读书社的玻璃门上贴的一句话,“读懂自己,然后去迎接你世界里即将发生的一切”,越来越多人来到乐读书社安静读书,或是在沙龙上与他人分享工作和生活的心得。
为了给读者带来更舒适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体验,去年吕东专门请来了设计师,用时4个月把位于吉大南校附近的乐读书社进行了更加精细的装修。
这家店虽然靠近学校,但没有教辅类书籍,主要是社科和人文类书籍。吕冬笑称,“闲书比较多”。而布局在商圈的乐读书社书籍种类则更广泛。
有了知名度的乐读书社,让很多商业活动主动找上门。不过吕冬不想单为了提高收入而影响到书店的整体格调。书店大都挑选承办生活、读书或观影类的活动,每周至少一次,多则一周数场。
前期创业时,找书商、询价、进书、推广、做活动,大多由吕冬一人承担。“书籍的品位、活动策划的新鲜度和内涵都决定了书店的品质。”
为了经营好书社,吕冬还是时常去其他城市的书店观察和学习。 现在,乐读书社每个月销售额4万元左右,每天平均有三四十人光顾,多的时候有上百人。
令吕东高兴的是,今年乐读书社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