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珠从“主角”沦为“配角”,从情感上讲让不少北海人困惑和无奈。
故地重游“品”南珠
走出珍珠批发市场,记者决定前往铁山港南珠原产地营盘镇一探究竟。
走进营盘镇的黄稍村,记者脑海里的记忆立马被唤起——
每年,从春节到3月中旬是珍珠插核的时候,在营盘沿海的彬塘、黄稍村一线,海岸上到处搭满插核工棚,里面坐满了专注的插核工。到了11月、12月初珍珠收获季节,每天凌晨5时,珠农就忙开了:大家先将从海上取回的珍珠笼卸到海滩上,然后打着矿灯或点着马灯开始挑选珍珠贝,天亮挑回家开贝取珠。
插核、开贝取珠那热闹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只可惜,这段记忆已经停滞在10年前了。
“养珠不赚钱了。”营盘镇营盘社区一位养殖户对记者说,他之所以坚守,是因为自己原有的养殖场地、设施还在,插核不是为了养珠而是能卖螺肉。
“珍珠螺肉味道鲜美,以前每到珠农开贝取珠时,可以随便拿,养珠人家是不用它来赚钱的。现在养珠人骤减,珍珠螺肉也因物以稀为贵而成为食客喜欢的佳肴。”
彬塘村一姓李的养殖户介绍,近年来营盘一带海域由于大规模的临港工业开发,加上海水质量出现下降,挤压了南珠的养殖空间。品种老化、技术滞后,人工成本不断提高,更让南珠产业发展步履维艰。“很多村民都转型了。”他满脸的无奈。
庆幸的是,记者在营盘还能采访到几位至今仍然坚守的养殖户。当天一位姓宁的养珠大户正召集十几名工人在养殖场工棚里插核。她介绍,多年来自己一直养殖珍珠,算是一个坚守者。“做坚守者不容易。振兴南珠产业难度很大,但有政府支持,有政策支持,我也愿意带领更多人‘重操旧业’。”她告诉记者,村里好些当年的姐妹现在到国外做插核工,大家时不时通话的时候还在议论这件事呢。
不过,她也有担心。首先是珍珠养殖仍然处于低谷,从业信心不足。其次,珍珠贝种质退化未能有效解决。还有,科技创新发展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记者从铁山港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该区有珍珠养殖企业2个,养殖大户9户,从事珍珠养殖业人数200余人,养殖面积100亩,插贝数量110万,预计珍珠产量100公斤。
期盼南珠再辉煌
“提到振兴南珠产业,我们很兴奋,也抱有很大的希望。”日前,当地政府对传统珍珠养殖海区摸底调查发现,辖区3800多个养殖企业(户)有养殖珍珠的需求,但大多有10多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