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手机成为了我们的新器官,每天都为我们呈现太多变化,我总想把它扔掉,但是无意中又把它捡起来看一眼。
大脑每天被无数的资讯充斥和干扰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社会究竟成了什么样的状态?背后到底有什么被我们忽视掉的逻辑?
我想我们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社会”,很多事物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步地被打破。比如汽车出行,原来很多公司会养一些司机,现在不用自己操心了,司机们会自己管好自己,因为所有汽车都既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
房子也是这样,因为有了 Airbnb 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别人家不用的卧室,变成你浪漫的地方,你可以用别人闲置的用品,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之前买房子时,最看重的就是独立的产权属性,现在发现,其实这个属性也没有那么重要。
再看一下我们自身,年龄的边界正在被打破,原来说70岁是人的一个边界,活到70岁就算捡着了,现在活到80岁、90岁的人都觉得没有活够,有人还想永生,永生是什么?就是没有边界的寿命。
那么,我们无边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特征,个人财产权的私有属性越来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共有与共享。这里的“共有”是模糊的共有,并不是法律意义上“清楚的共有”。比如,滴滴、Airbnb,让汽车和房子在使用层面上变成了共有。
人们正在逐渐放弃“一定要牢牢变成自己的”这种传统思维,把这件事情变成大家的,这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个人所有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共同虚拟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
第二个特征,所有要素的流动时间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这样带来的创新就越来越随机,同时创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拿“钱”这个要素举例子,钱放在口袋叫作储蓄,而现在用钱来众筹,钱就变成了资本,因为流动和转化的速度变快了,钱在储蓄和资本之间的边界也就慢慢消失了。当各种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快的时候,它的属性就越来越容易发生变化,随之就带动了很多意外的组合,引爆出很多新的机会和创新点。
人这个要素流动也很快。30年前人口的流动非常困难,1977年我参加高考的时候,要是没有熟人的话,都不敢来北京,而且没有介绍信也不能来北京,即便到了北京,那时候都不知道去哪住。今天,任何一个人想去北京,掏出手机订张高铁票,在美团订个外卖,然后再订个电影票或房间,整个过程不用求任何人,也不用他爹托熟人写封介绍信再来北京。每个人一生中打交道的人有成千上万,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能激发出一个新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