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水产养殖网获悉,近期小龙虾涨价,成都并非孤例。目前国内小龙虾养殖的五大产区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以及江西,作为一个有些“靠天吃饭”的产业,小龙虾的养殖深受天气变化影响。今年夏天,上述地区持续受降雨影响,湖南等地小龙虾养殖受损,暴雨导致许多养殖场被淹,大量小龙虾逃逸或者死亡,这也是小龙虾供应量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重要原因。
“如果本地虾能够达到湖北虾的品质,而且数量可以得到保障,我们肯定会选本地虾。”成都T5虾爆品牌负责人景艺鑫介绍,目前他们公司所用的虾均来自湖北,虽然现在交通、配送已经很便利,但还是难以避免因囤货造成小龙虾死亡而带来的损失。如果能够就地取材,应该会降低不少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破局提升内功 打造全产业链
作为餐饮行业的细分领域,小龙虾经营的困局如何破?
餐饮品牌设计师曾晖认为,小龙虾餐馆看似有广阔的市场,却也有难以避免的短板,“其季节性、生存性、制作性在餐饮品类当中是最复杂的。”曾晖说,过了9月,小龙虾经营就进入淡季,对经营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难道小龙虾产业仅仅只能“靠天吃饭”,餐馆经营者也只能“看行情,赚快钱”?面对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政府该如何引导?企业该如何创新破局?
四川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表示,目前四川省小龙虾养殖仍然以分散为主,仅个别地方有少量小龙虾集中养殖,还未形成规模化。目前,成都市规模养殖小龙虾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亩,主要分布在龙泉驿、金堂、简阳、崇州等周边地区。未来,我省有1500万亩可利用稻田,可以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今年四川省稻虾养殖面积预计达到20万亩,小龙虾产量将突破7万吨。未来还将在川南地区推广稻虾养殖技术,建设规模化综合养殖基地。
在全产业链打造方面,资阳市也已在试水:该市提出要在中和镇“打造小龙虾万亩生态养殖产业”,通过建立专业协会鼓励养殖户生态养殖,进军高端市场:一方面发展小龙虾特色餐饮,注册“中和小龙虾”商标,打造自身品牌;一方面通过农旅结合,围绕小龙虾延伸产业链,打造集养虾、钓虾、吃虾、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结合当地特点可以打造崇州虾、川南虾等明星产品。”曾开虎说,未来,将在引导发展小龙虾养殖的同时,在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农旅结合等多方面进行全产业链打造。
市场方面的探索也在推进:霸王虾品牌负责人袁烨透露,目前他们企业也正在进行探索,一方面在小龙虾“速冻锁鲜”技术层面进行尝试,一方面打破小龙虾菜品的季节性限制,开发更多的小龙虾菜品以引导顾客冬季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