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安静地呈现着当年的不凡事迹,而老人们的细致讲述则让西迁的点滴故事恍若眼前。当年的一些办学旧址已无迹可寻,同学们通过采访当地老人,还原当时情景,体味求是精神。在浙大西迁故事座谈会上,西迁老教授后人们的回忆打动了同学们。
沿山溯水追寻,厚重往事藏进记忆,浙大精神刻在心中。在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同学们齐声唱起《浙江大学校歌》。悠扬的校歌仿佛跨越了时间长河,将文化与思想的接力棒在一代代浙大人中传递。
盛夏酷暑,一支支大学生暑期实践队从校园出发,走进历史现场,感受文化魅力。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传承与创新实践小分队来到龙泉,追寻青瓷工艺发展脉络。美院学子发挥所长,拿起画笔记录所见所思,学习传承工匠精神。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来到义乌追寻校友足迹,记录他们用智慧打开世界市场的经验,学习他们创业创新的精神,用镜头和笔触讲述着新丝路上的“义乌故事”。
从东海之滨的渔村到浙西山间的廊桥,浙江传媒学院“移动三脚架·百村福”实践队追寻村落历史,为上百人的大村落拍摄全村福,为山坳里的小农家定格温馨的全家福,持续的高温里从未停下脚步。他们说,这份坚定之心来自村民们的张张笑脸,这是乡间最美的风景。
一叠报告 字里行间传递乡土情怀
走出校园,关注乡土。暑假里,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走在乡间小路上”社会调研团的25名学生,在副校长沈月琴等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安吉、开化、建德等地,对800余名村民展开以山区发展为主题的调研。
“只有沉下去,才能读懂乡村。”沈月琴说,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城乡距离,却也割断了许多年轻人与乡土的联系。他们学的是涉农专业,多数人毕业后也从事相关工作,但对乡村的理解却是表象化、碎片化的,这是学校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在开化县达池淮镇玉坑村和芹源村,师生们身临其境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浙江实践。感叹乡村美景之余,师生们开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并就农户主要就业方式等对当地村民展开问卷调查。
开化曾是传统用材林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开化县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同时被列入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市,当地农户非农转移就业数量不断增多,政府还为当地农户发放生态补偿资金,提高农民收入。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目前这两个村的森林覆盖率都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