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老周的困境后,游端霞立即联系辖区内的律师事务所为他提供免费法律援助。通过申请劳动仲裁,周文辉最终获得了20余万元的劳动赔偿。随后,与俱乐部有共建协议的企业为夫妻俩提供了一份门卫工作,本已陷入绝境的生活又有了希望。
互帮互助间他乡已是家乡
十年间,“他乡美”新市民俱乐部帮助2000余名外来人员找到了工作,怡园社区也由此成为首个“湖南省最充分就业社区”。2009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中”,成为联合国中国青年农民工教育培训项目试点单位之一。
如今,记者走在俱乐部的办公区里,却再也看不到登记找工作的人影。“现在在怡园社区,都是工作找人,不是人找工作啰。”看出记者的疑惑,一位值班的志愿者开玩笑地解释着。
即便如此,游端霞和俱乐部依然“不安分”。近两年,随着创业浪潮兴起,这里又化身成了一个外来人员创业孵化站。
游奔是社区里失地农民的子弟,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一心想自主创业,却苦于家里反对得不到资金支持。游端霞一边借了5万元启动资金给游奔,一边带他找到了社区另一位创业青年——“我是糕手”糕点铺的老板孔小武。“小武过去是农民工,在俱乐部参加了创业培训后开了这家店。”
听说要让自己“带徒弟”,受益于俱乐部的孔小武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且把自己创业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游奔。不到一年时间,游奔创立的“吃不胖”沙拉已经在长沙开了5家店。像孔小武一样,现在他的身边,也围着好几个有意要创业的社区年轻人。
互帮互助,既是俱乐部的创业培训模式,也是整个怡园社区的运行模式。目前,这里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有4000多人,他们多是获得过俱乐部帮助的人,其中就包括“半截人”周文辉。在周文辉看来,俱乐部的帮助让自己在长沙立住了脚,“我当然有义务帮助更多从外地来城市的人,找到归属感。”
倚靠“他乡美”新市民俱乐部,坚持“不让最底层的人失望”的怡园社区已是湖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典范。“在这里,因为被看得起,所以他乡已变成了家乡”,已在长沙买房安家的张一芳,与无数和她一样的新市民一起,铺就了一道朴实但又美丽的城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