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铁力市铁力镇满江红村,金黄色已不再是秋天丰收的标志,一片片洁白的“平贝田”,为这个村带去了新的致富希望。这一变化,得益于满江红村的“第一书记”霍忠生。
满江红村是铁力市典型的贫困村,刚刚上任时,霍忠生就将工作精力集中在产业发展上。他通过反复调研发现:凡是生活条件好的村民,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亩平贝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多年来依靠种植水稻玉米大豆“老三样”谋生的,贫困户居多。要想脱贫致富,不能走老路,必须得转型。霍忠生争取资金380万元,成立了满江红村精准致富平贝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响应者寥寥无几,对这位“空降”来的干部充满着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霍忠生不急不恼,采取“迂回战术”,让合作社的事儿先沉淀沉淀。经过多方协调,他又争取到项目资金15万元,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健身器材齐全的11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了村民业余文化活动无场所的问题。广场修成后,不但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霍忠生本人也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拥护。他又协调农户串地、联系外包地、购买粪肥,组织村民整地、扬粪、种植……3个月的时间,全村124户贫困户已全部吸纳入社,141亩平贝地全部播种完毕。按预算,到2018年平贝起收后,可实现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
霍忠生还有更加长远的规划:计划投资200万元,建立一座大型的烘干设备,让村里的平贝全部自己加工,让农民真正享受平贝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力争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全村脱贫致富。
打好脱贫攻坚战,好的带头人是关键。在“第一书记”们任职期间,全市69个“软”村共对上争取资金8997万元,建设基地42座,引进项目43个,实现产值4030万元;成立合作社98个,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105个,完成脱贫1378户。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笑容多了,干劲更足了。
百姓信任的贴心人
2016年6月26日这天近4个小时的持续暴雨,使嘉荫县青山乡大砬子村民房进水、农田被淹,形势紧急。从汛情开始到灾后自救,一位靠前指挥、果断决策的身影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并多次对突发险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他就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李剑锋。
针对连月来的阴雨天气,李剑锋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制定防汛方案,并提前组织村干部将编织袋、木桩等应急物资落实到位。强降雨来袭时,李剑锋迅速集结大家召开紧急会议,并启动抗洪抢险紧急预案。在岌岌可危的河堤上,李剑锋扛着铁锹,带领大家有秩序地运沙袋、下木桩、堵缺口;眼看河堤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又紧急调运1台铲车抢运砂石,并建成一座长500米、宽3米、高2米的堤坝和一条宽10米的排水沟,有效阻止洪水进入村子。村民王国清种植的木耳菌袋被洪水冲走,李剑锋带领几名抢险队员前去救援。他站在冰冷的水中,两人配合进行打桩,每隔3米打入1个桩,打1个桩就拉开一段铁丝网,3个小时共拉开铁丝网近百米,将泡在水里的菌袋全部拦截。
经过近30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险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在安排好村干部轮流值班和加固河堤的工作后,他又立即投身灾后排查和生产自救工作中。
2015年12月23日,一则题为“壮壮的梦想就是站起来”的救助信息在《林城晚报》刊登,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
壮壮是嘉荫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也是嘉荫县保兴镇东兴村的原住村民,4岁时患上了肾病综合征,由于家庭困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就在东兴村“第一书记”董云雷上任的第3个月,壮壮病情进一步恶化,卧床不起,无法继续上学。了解情况后,董云雷第一时间带动村民捐款。同时,与伊春日报社和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取得联系,发布救助信息。一周后,壮壮家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10万余元。这笔善款,让壮壮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第一书记”辛衍蕾(左二)在做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第一书记”张强在菜地里采摘。
“第一书记”霍忠生(左)在大棚里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