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村民重新信服,就一定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经过调查走访,王天琪发现,村里只有一条通往村外的路,饲养牲畜的村民出村都要从这里经过,牲畜的粪便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村民对此多有怨言。他决定从这件小事入手,自掏腰包1000元,并多方筹措资金3000元,用养路沙铺设了一条长1公里、宽2米的牲畜“绿色通道”。这一举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类似这样的事情,王天琪做了不少,村党支部的形象也渐渐得到改善。
在为村民解决问题的同时,他还积极物色人才、发展党员,并多次与原村委会成员谈心谈话,为重建党支部做准备。如今,双兴村村委会共有成员8人,工作人员4人,其中包括新发展的党员1人和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一年半的时间,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双兴村共建成葡萄大棚3栋,休闲健身广场1处,硬化道路3000米,安装路灯66盏。
“第一书记”们始终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责任”,把抓班子、带队伍贯穿驻村工作始终,共选拔任用和调整村干部41人,发展党员104人、入党积极分子168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昔日的“软”村迎来了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穷”村找到致富路
2016年12月26日,对于铁力市王杨乡红光村村民和“第一书记”辛衍蕾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看到乡亲们陆续领走130余万元的分红时,辛衍蕾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为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行政村,红光村有着良好的水稻种植基础,然而在辛衍蕾上任之初所了解到的,却并非想象的那样。村里多数耕地是老人和妇女耕种,由于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不但农作物出产率低,质量也无法保证,甚至不少耕地出现无人种植的情况。
“只有搞农机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让村民们真正富起来。”反复研究后,这个想法在辛衍蕾的头脑中渐渐明晰,并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为了保证合作社在备春耕时能够正常运行,他一面积极协调运作,一面不断对上争取。通过努力,2016年初,铁力市佳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正式揭牌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之初,许多村民抱着观望的态度,不愿意做“出头鸟”。为了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辛衍蕾提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经营模式,在保证每户每公顷1.1万元的保底收益外,将合作社收益的40%用于社员分红。经过一年的运营,合作社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万元,经营土地340公顷,建设农机场库棚2500平方米,购买农机100余套,并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经营农户170户,带动29户贫困户代耕代种。刨除社员分红,2016年全年合作社实现纯利润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