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投资养老公寓。以投资养老公寓,将来不仅自己能去养老,还能获得不少于6%的月利息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一些老人本着投资防老的想法,投入大半生的积蓄,而且为获返利,还邀请身边的老年朋友投资。殊不知,鼓动他们投资养老公寓的公司,没经过审批,而是为了缓解资金短缺状况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种、推销“理疗器材”。购买一套“理疗器材”,不仅可以获得健康,还可以“出租”赚取利润。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老年人免费体检、赠送小礼品的幌子,花言巧语哄骗并推销价格昂贵的“理疗器材”,一般情况下,由于价格高,老年人都会犹豫不决,这时候,不法分子会借机介绍虽然昂贵,但是可以代为出租,“又能健康,又能赚钱”,是不可多得的好项目。其实,这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的集资陷阱。
第三种、免费试用并获得宣传费。只要投一部分钱成为公司的会员,不仅能得到免费的产品试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宣传该项目获得相应的“宣传费”。这是目前一些不法分子使用的另一种非法集资手段。与其他非法集资不同,这种手段是“等额本息”返还法,比如投资者投入10万元,每月返还本金的10%,即1万元,同时还会返还8%即8000元的“宣传费”,因为是本金和利息同时返还,投资者便觉得风险小,所以纷纷加入,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
识破骗子公司有方法
作为普通市民,如何甄别非法集资陷阱?如何识破骗子公司?针对这些疑问,山西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投资理财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辨析,避免非法集资陷阱。
首先,千万不要轻信高回报。在“高回报、零风险”诱惑面前要理智,与银行贷款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比较,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是投资陷阱。因为对方敢许诺“高回报”,如果是正规公司,必然需要有“高利润”来支撑,否则没有哪家公司能维系经营。
其次,查看其是否有金融许可证。这是鉴别投资理财公司是否具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对社会公众开展投资理财业务资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市民可上“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投资公司经营范围和资质,看其是否有金融许可证。比如,融资担保公司须持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小额贷款公司须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批复”文件。
第三,多咨询,避免上当。在参与投资理财前,要多与家人商量。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切不可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太原市就曾有受害者打算玩“短途”,赚一笔利息就撤出来,结果骗子公司的“寿命”比她想象的还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