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是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辖区内棚户区点多面广,尤其是“三线”企业集中区域,虽然面积只占到整个棚户区的十分之一,但职工居住的房屋大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建设标准低,配套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解决棚户区百姓的“蜗居”窘境,在中央支持下,六盘水市多方筹措资金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六盘水市的棚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27.06亿元,其中拉动社会资金26.04亿元,有力加快了棚改进度。
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是六盘水棚改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共购买34.61万平方米存量商品房作为棚户区安置房,引导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作为安置房11.63万平方米。“棚改货币化安置既可以有效消化房地产市场过剩产能,还能缩短回迁时间,一举多得。”六盘水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主任陈登学表示。
据有关统计显示,2014—2016年全国棚改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分别为9%、29.9%和48.5%,预计2017年有望达到60%。“在那些库存量大,市场房源非常充足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还要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促进去库存,减少重复建设。”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说。
“搬得进”还要“住得好”
“小区内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外有公园、广场,距离医院、购物中心也很近,真是太方便了。”搬进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城区刘江幸福苑的棚改户王德利高兴地说。
为了让棚改户“搬得进、住得好”,临邑县优先选择靠近公园、靠近学校的地段规划建设安置区,设计了60至12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并统筹安排了幼儿教育、物业、绿化、商业用房等配套设施,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满足了棚改户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有30余栋楼房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前可搬迁入住。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棚户区居民住得舒心的重要保障。”陆克华坦言,当前,有部分棚改安置房项目因为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安置住房小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影响了棚改居民及时入住,“我们将督促各地,一是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配套设施与棚改安置住房实现‘四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本报记者 邱玥 郭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