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炳生说,有一次他在巡山时,发现一名村民正在砍树,他上前制止,反而被其用扁担威胁,但他没害怕,最终把这名村民赶走了。“还有一次,隔壁村的一伙人也跑上来砍伐,我去阻止的时候,他们竟然有人用柴刀来劈我,我是不会怕的,他们见我没有吓退,反而害怕了,最后我报了警,缴获了9把柴刀,这些人也被处罚了。”
艰辛而孤独的种林护林之路,丘腾凤走了24年。他带着一家人先后在石窝子、船偶哩、机竹坑、高正坑、黄佰坑等5处山场种植了1000多亩的草木,树木自身繁殖,树又生树,山越来越青了,溪水变得宽阔,水土流失的时代结束了,山下的田地可以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乡亲们的收成更好了。
“我只想要一条更好的路”
2006年,73岁的丘腾凤去世。“父亲临终时对我说,要继续种下去,好好照顾这片山林。”接过父亲的锄头,丘炳生选择继续这份使命,让父亲创造的这片山林生长得更茂密,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片绿色。
“我渐渐老了,爬山的时候也会气喘了,但是好在儿子支持我。”丘炳生说,在部队工作的儿子丘鑫福,为了支持他的这份绿色事业,把3万元“老婆本”交给他,支持他雇帮手去植树造林。
坐在房前的院子里,丘炳生远眺对面草木茂密的山坡,山风拂过,掀起绿色的波纹,他的眼角也浮出微笑的皱纹,“那片树是我2013年开始种的,是杉树,买树苗的资金里,就有儿子的支援,一直种到去年,有3000多株,现在都长得不错。”
除此之外,丘炳生也开始种植果树,比如2012年时种下的70多亩水蜜桃和板栗,今年正月种下的120亩脐橙。他还出钱复垦了村里100多亩抛荒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收成依然分给村里人,自己只要一部分粮食,用来喂养山里的锦鸡、雏鸡、竹鸡、野鸡,“父亲说,留住飞禽走兽,才能留住真正的生态。”
同村村民戴钦文,这些年间一直支持着丘炳生的绿色事业,帮助他种树采摘,也见证着村里人因为绿色生态的建立而逐渐获利。但是戴钦文眼见着因为通往小廖村的道路太窄太差而很难充分向外销售的作物,心痛而急迫,“有了路,村里的林下经济作物才能走得出去,树种才能更好地走进来。”
从三洲镇到小廖地大约8公里,其中从白前岭到大丰岭的这一段3公里的路,是路况最差的,始终没有硬化。“这段路基本都是丘炳生自己掏钱请钩机,断断续续修了10多年。”戴钦文说,因为是泥土路,每年一到下雨,路就会被冲坏,还要自己花钱去修护,“如果能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就好了,车就能开进来了。”
丘炳生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绿色生态,发展了林下养殖,在小廖地大丰山下三条坑树林里饲养了河田鸡,还把这些河田鸡销往厦门,所赚到的钱,继续投入到种林护林上。他说,传承绿色,是他最无悔的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廖地名不见经传的绿色奇迹,珍惜这片蜕变的土地正在发展的绿色财富,“种这些山林,我从没想过任何回报,这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我的使命,我只想要一条通向这里的更好的路。”
发动起那辆陪着他路过无数崎岖的旧摩托,丘炳生再次出征,车上的储物箱里,装的正是几只河田鸡。因为车子进不来,客户正在镇上等着他送货品过去检验。
“我有信心,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吃到我们这片山林里的河田鸡。” 颠簸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丘炳生充满自信与快乐的大嗓门,高过发动机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