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合作社规模经营后,实现了统一购买、统一经营、统一销售。“ 以前地块小,浇地等种植环节投入成本比较大,这有一亩地,那一亩地,太费事了。而且分散经营的农户参加技术培训比较少,种植盲目,人云亦云。现在规模化经营后,人力投入浇地方面都节省,在规模经营后,合作社农户收益增加,提高农户种植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魏大忆介绍。
为提高葡萄品质,魏大忆对产量进行了控制,放弃高产,目前他的合作社葡萄产量亩产在6000斤左右,低于普通种植户8000、9000斤的产量,但是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葡萄品质。“树枝少,打药好打,套袋、人工和肥料都省,而且能提前上市,虽然单价只贵1毛左右,但成本降低后毛利却有很大增加,每亩可增收2000元。”魏大忆解释。除了控制现有品种产量优化种植之外,他还试种几亩低产高质的葡萄,计划根据试种效果调整种植结构。
今年雨水较丰,因为据葡萄上市不足一个月,病虫害防治成为了上市前的最后考验,“因为叶面光合作用对葡萄的营养和外观都十分关键。”言语间,已流露出这位新农人扎实的技术积累。但他的忙碌周期可能会变长,为延长葡萄供应周期,增加收益,他引进种植了50亩左右设施种植的早熟新品种试种,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
电商助力新农人成长 引领葡萄种植结构调整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新农人发展态势迅猛,正在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一亩田公共事务副总裁彭南峰曾在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举办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形势分析会上介绍,一亩田正涌现出大量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等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在把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的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滞销难题。同时新农人不仅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通过电商来推进产地端的组织化、规模化,甚至还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解读农村创新创业浪潮时曾表示,“我到很多农村去看了创新创业的农场和合作社,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农村过去很少见到的。”
不同于以往峰会,此次保定峰会没有专门安排产销对接环节,而是以传授知识、能力为出发点安排课程和考察交流,一亩田希望为新农民、新主体、新农人提供创业服务,助其成长,以他们为抓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引领作用。
电商并不是仅仅是卖出农产品的渠道,对于有想法的新农人来说,还是学习新知,开拓视野的工具。电商既可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差距,更可推动新农人成长,缩小人才差距。新农人对当地情况了解,在掌握电商和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技能之后,将更快带动当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升级,有望为全国将近一半人口谋得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