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已有、在建和“十二五”规划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均是巡天型望远镜。除了LAMOST,我国还计划于2022年发射口径为2米的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此外,中国南极昆仑站也将建造一台口径2.5米的巡天望远镜。这些巡天望远镜都需要大口径的精测型望远镜相配合。
因此,将这架12米口径望远镜建造成通用型望远镜,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它的口径大小的确定,确实经历了一番争论。
“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出现好几个建设30—40米级大型望远镜的方案。于是刚开始有人提出,国内应该直接建20米级望远镜。”刘博洋告诉记者,这种主张遭到很多人反对,反对者认为,国内在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建造上缺乏技术和人才积淀,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直接挑战20米级望远镜,步子迈得太大。
于是,经过长时间争论,建设12米口径光学望远镜的方案才最终敲定。虽然与20米级相比,12米口径望远镜属于折中方案,刘博洋认为,这丝毫没有减弱它的价值,因为国内天文界依然迫切需要这样一台大型望远镜。
“设施建成后,可使我国光学极限探测能力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天文观测重大发现的综合能力,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带动我国先进光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12米口径光学望远镜的意义,《规划》如此描述。
3镜还是4镜?这是一个问题
在搞定一系列问题后,这架12米级光学望远镜又在技术方案上出现了磕绊。
去年年底,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前期工作组曾邀请国内外8家单位对12米口径望远镜进行设计,只有华中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提交了设计方案,一个是3镜方案,一个是4镜方案。3镜和4镜之争,由此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