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容易引发亚健康和心理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居高不下,持续的锻炼不仅能改善身体的内平衡,而且能调情绪、减压力、强意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体育变身“魔术师”助力供给侧改革
河北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市场总监赵琼的烦恼从苦涩变成甜蜜。云顶滑雪场从2013年起开始举办面向6到9岁孩子参与的滑雪冬令营,当时得四处找学校,通过打包促销的方式吸引孩子来滑雪。2015—2016年有300多人报名参加。2016—2017年冬令营的价格上升到8000多元,可报名人数却猛增到2800多人。几乎比上年翻了10倍。
赵琼“甜蜜的烦恼”是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中国冰雪运动由冷转热的一个注脚。
当《计划》明确将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放在显著位置并作出具体要求时,体育悄然变身“魔术师”助力供给侧改革。正如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所说:“过去,我们的全民健身只讲简单的健身,青少年都不喜欢。如今有了明确的运动项目,包括足球、冰雪运动以及其他项目,这是了不起的变化。”不同年龄段的人健身方式有所差异,但对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卢元镇认为,用具体的运动项目来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2009年首个全民健身日以来,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
面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真正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好,要切实树立“大体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找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抓手和载体;要着力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补短板;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全民热情;要降低门槛,引导市场主体在服务全民健身中发展壮大。
深化改革带来体育产业井喷式发展
1981年,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北京国际马拉松只有86名专业选手参赛。如今,中国田协早已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各类跑步赛事层出不穷,一些热门赛事参赛名额更是“一票难求”。尽管事故时有发生,但是这种热潮无疑体现了都市繁忙生活中人们对健身和健康的强烈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