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备先进,工作成效显著。注重设备采购和更新,以先进机械设备和处理技术为支撑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资源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广陈镇已设置11个村级农村生活垃圾桶换桶中转站,引进1台日处理能力为5吨的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配备30多辆垃圾运输车,合计投入金额达160多万元。按照年初规划,下半年还要上马一台日处理能力为5吨的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到时将实现全镇所有农户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考核监管到位,确保分类处理长效性。
健全考核制度,工作注重实效。完善相关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村生活分类处理工作实效。将此项工作纳入镇对村年度考核,增强各村工作开展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制定保洁队伍考核办法,将垃圾分类收集保洁员收入与收集数量、镇村考核打分相挂钩,拉开差距、突出实效。目前,保洁人员收入基本稳定在2000元/月以上,收入最高与最低的差距在5000元/年左右,良性的竞争氛围进一步激发保洁员工作热情。
实行联合监督,工作讲求长效。将镇级督察、村级巡查、村民监督有机结合,实行联合监督,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长效实施。抽调镇环卫所、综合管理中队、美丽乡村督查组等人员进行考核打分,每两周对各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进行入户调查和评分。组织各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红领巾、社工、志愿者等组成动态巡查组,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在垃圾分类微信工作群里挂号督办。同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要求写入各村的村规民约,提高广大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引导村民参与日常监督。今年以来,已开展定期调查评分10次,日常动态巡查21次,有力推动了长效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让垃圾分类
改变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环境
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是真要把这些资源放对地方其实并不容易。平湖通过边试边推,边推边改,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的长期工作来抓,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通过项目试点,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5年开始,平湖市先后有野马村、三叉河村、姚浜村等7个行政村列入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龙萌村、高新村2个平湖市级试点项目。9个试点项目共探索了2种运行模式和3类技术模式,野马村、钟埭村、姚浜村、兴旺村、星光村等以村为单位,建设了村级自主运行模式的日处理500千克小型处置设备;新仓三叉河村和友联村、广陈龙萌村和高新村以镇为单位,建立了镇级服务外包运行的日处置4~8吨大型处置设备;野马村、钟埭村采用了北京国井公司微生物快速堆肥技术,广陈镇、新埭镇采用了华庆元科技公司的微生物快速降解和污水一体化处置技术,新仓镇采用了深圳大树公司的微生物快速堆肥技术,这三种技术都符合省里的技术要求;从试点项目运行情况看,总体效果是好的,各试点村基本建立起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体系,为面上推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通过镇域全覆盖试点,为全市行政村全覆盖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样板。
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平湖选择了新仓镇开展全镇域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全覆盖试点工作,3月份开始,新仓镇启动了全覆盖工作,建立了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班子,在处置点选择、服务外包采购、运输车辆改造、收集队伍培训、农户分类模拟、村规民约修订、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等软硬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探索研究,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镇村实情的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运维模式,为全市面上行政村全覆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新仓的试点经验得到了嘉兴农办和省农办的肯定。
■ 数读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点选址16个,建成处置点6个,已安装运行处置终端7台,日处理能力达到14.5吨。
(本版图片由平湖市农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