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时候,我最受益的之处是改变了人生观、价值观。那个社会不是我们想象的资本主义社会,遍地是金钱,什么都可以做。相反,它有很严格的法律和规矩,那儿的人做事都是非常讲究时间的。
我在那儿看了大量的戏剧,比如一个最写实的戏叫《樱桃园》,当时我看了将近5个小时,那个戏非常写实,每换一个景都要15分钟,观众每次都要出去吃吃东西聊聊天;那个戏的群众演员一直在舞台的一侧打台球、跳舞,那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摆摆样子的现实主义,那是做到了极致的现实主义,也让我震惊到了极致。
我还看过很多小剧场话剧。刚到德国的时候我根本看不懂他们的小剧场话剧,原因一个是语言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形式的问题,比如说我的教授带我去看《仲夏夜之梦》,那个剧场70-100个观众,他的演员是多少呢?7个演员演出了《仲夏夜之梦》,这让我很惊讶,7个演员分别演绎不同的角色。
所以在德国戏剧中,也可以说是欧洲戏剧,表达的是现在的导演、演员的想法,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或揭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情。在德国待的这段时间是让我重新认识戏剧的过程。
《雷雨》为何不敢排全本?
观众要带着“心”去看戏
冯远征:中国戏剧走到了今天,我们还是以纯现实主义为主。我们的观众特别愿意带着思想去看戏,而不是带着心去看戏。假如我要穿一身中式大褂出来演哈姆雷特的话,观众会认为你演的不是《哈姆雷特》,他在看戏的时候一直在否定你。
我为什么说观众要带着心去看戏呢?比如说演员穿着中式大褂,你就先去看就可以了,先去感受,你不用去想创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哈姆雷特》。我经常遇到很多人问我说这个戏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说你不用去想,你先去看,先去用心去感受就可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能够接受外国的戏,是因为它们是外来的。我们人艺前一段刚演过《贵妇还乡》,中国观众会说这不是《贵妇还乡》。但德国人来演《贵妇还乡》大家却觉得很新鲜,很好看。这其实是和我们中国戏剧的认知度和我们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剧院一直不敢排全本的《雷雨》,那需要观众拿出4个半小时到5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但是外国戏能演6个小时或者7个小时,中国观众都能坐下来看,为什么?因为那是外国人演的,如果中国人演《雷雨》演4个半小时观众早就跑了。这就是我们要用心态怎么样去认知。
中国表演教学为何落后?
太固守“斯坦尼”体系了
冯远征:在中国,我们可能过于固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了,中国在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面是停滞不前的,因为没有人研究了。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艺术系问过400个学生,我说你们表演系的有谁读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书,现场一共有两个人表示他们读过,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那学生说我现在还没有读完,很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在我们很多学校来说已经成为一本《圣经》,《圣经》是什么?那是不可逾越的,不可撼动的,这也是导致我们表演学落后原因。其他的体系我也接触过,什么更适合中国人?那就看你自己去怎么把它总结出来。我目前还算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我觉得这是有成效的。中国的表演教学从根上应该有所突破。信报记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