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讯(记者李逢春杨涛)今天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7日上午,包括成都籍牺牲将士简少良在内三位远征军的后人,在70多年前怒江畔的云南施甸县陆续祭拜自己的亲人。
在由旺镇文笔山下,陕西籍军医官郑发平的亲女儿、亲外孙女等亲人,从陕西老家第一次来到云南,第一次见到了郑发平的陵墓,祭拜前现场现感人一幕:牺牲将士的几位后人,哭着给义务守墓村民跪拜行大礼,感谢他为自己亲人守墓70多年。
早上7点40,牺牲将士郑发平的亲女儿,今年70多岁的郑冬香,以及她的女儿女婿、两位外孙和一位外孙媳妇共6位亲属来到了文笔山下,70多年前阵亡的郑发平墓地就在山脚的一片玉米地里。
路不好走也不好找,当地村民找来了这块玉米地的主人,今年86岁的董接林大爷。老人被搀扶着赶来时,村民告诉郑冬香:“这位给郑发平墓地守墓几十年,所以墓地保护的很好。”
听到村民的描述,郑冬香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紧紧握住董接林的手,随之哭了起来,随之跪拜行大礼,几位晚辈也先后下跪行大礼,感谢董接林老人的恩情,董大爷的晚辈和旁边的村民赶紧将他们扶起。
在董大爷的带领下,郑发平几位后人第一次来到他的墓前。他的墓地的墓位墓碑都保存完好,墓刻记载有些模糊,墓地前几位后人哭诉不停,现场让人动容。
董接林告诉记者,在他13岁的时候他和家人就发现了这块墓地,知道这是远征军的牺牲将士埋葬于此,当年抗战的时候,十万大军囤积于家乡,以怒江为对峙,抵御日寇进犯,当年的施甸县只有9万人,却支持十万大军的抵抗。因此,他从小就知道要妥善保护好这个墓地,总有一天他的亲人会找到这里。几十年来,他每年清明的时候都要给郑发平墓地进行加土、祭扫,他和家人义务守墓已经70多年。今天终于见到郑发平的家人从陕西华县赶了过来,他也非常激动,自己几十年的守墓保护总算有了交代。
记者从施甸县相关部门了解到,郑发平、简少良等几位将士的遗骸将妥善安置到烈士陵园。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杨涛施甸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