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演员成本是一部电影预算中占比最大的,但印度电影的演员成本只占一部电影的15%-20%,一般不超过20%,置景和特效占比35%左右,是占比最多的。相比之下,我大天朝一个演员的片酬就能在印度拍一部制作水平还不错的电影。
4、印度电影的全球接受度
印度由于英属殖民地国家的原因,英语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较高,印度海外移民也多,因此印度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有着很大的先天优势和便利性。
印度电影的总收益大概有30%左右是来自于海外市场,卖向全世界70多个国家,出口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英国和北美是印度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2016年北美过100万美元票房的外语片有46部,其中印度电影占据29部,而华语电影仅3部。
三、印度电影真的能吊打中国电影?印度电影的诞生要晚于中国电影,但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全球化趋势,目前已经比中国电影要快。
《摔跤吧!爸爸》作为已经被全球观众验证和喜欢的电影,口碑票房齐飞,但真的能代表印度电影吊打中国电影吗?
印度电影产业的分工明确,工业化程度高,从业人员尽职敬业,电影制作预算分配合理,全球化运作程度高,电影收益来源丰富,电影观众稳定、充满热情以及电影分级制度,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羡慕的。但印度电影也有很多不足的方面:
首先,印度电影风格类型太杂糅,喜欢爱情、犯罪、动作、神话、家庭一锅乱炖,这样可能印度观众很喜欢,但绝不是中国电影学习的榜样,中国电影类型化本来就已经够不清晰了,不需要越陷越深;
其次,虽然印度电影社会现实类的作品也很多,但由于观众群体层次和素质水平的原因,印度电影多是脸谱化创作,同质化作品太多,创意缺乏。什么时候该跳舞什么时候该开挂,观众都能倒背如流,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剧情设定;
另外,印度电影产量高但精品数量有限,虽然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但能回本的也就那么5% ,每年能进入中国观众视线的优秀作品也只有几部,这种以量取胜的做法跟外国人眼中“Made in China”的小商品没什么两样。
中国不是没有《摔跤吧!爸爸》这样的剧本,也不是拍不出来这样水准的电影作品,只是这样的剧本往往因为商业化程度不够,类型不讨喜而被扼杀在摇篮。就算是拉到了投资,你在中国能找到啥事不干,不接其他的戏,专门花一年时间练习摔跤,把自己变胖几十斤再瘦成一头壮汉的演员吗?
不管怎样,按照GDP的统计,印度人比我们穷,但他们却看了更多电影,我们比印度有钱,电影投资比印度大,但却做出了不如别人的电影,这样看来,我们的电影工业和市场确实被吊打了一把。
文 / 颜好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