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2,四天票房破亿,眼看要写下新纪录:印度电影在华最高票房+中国院线电影史上最高分电影。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能描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
有人把阿米尔汗比作“印度刘德华”,虽然我很爱刘德华,虽然刘德华当年扶持了像宁浩这样的新导演,但是他并没有拍出来这样的电影。
从《三宝》、《额滴神啊》到《真相访谈》,阿米尔汗一直致力于以影像的力量来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什么。
为了《摔跤吧!爸爸》,增重50斤又在5个月之内减掉,这并不是阿米尔汗为《摔跤吧!爸爸》所做出的最艰苦的努力。
被《时代周刊》以这样的标题报道《印度的良心:一个演员能否改变一个国家?》的阿米尔汗,来拍摄这样的电影,传递这样的价值观,这本身在印度而言,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有国人在讨论这部电影时,说“三观不正”,因为父亲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女儿头上。说他强迫女儿练习摔跤,强迫她们跑步、游泳、剪头发,这样是剥夺了女儿的选择权。
然而,当你了解印度的娃娃新娘、成年割礼、荣誉谋杀时,就会发觉“三观不正”这样的指控对于《摔跤吧!爸爸》而言,无异于讨论“何不食肉糜”?
《摔跤吧!爸爸》提醒我们,在被同一轮太阳照耀下的东方,有一个国家的女性跟我们不一样——
她们还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可能被父母嫁给一个同样年幼的陌生人;
她们出生就被视作与灶台和锅碗瓢盆为伍,并将持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