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92年11月18日的天意市场,分为阜成门外大街的总店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的分店,两家店共汇聚了3000多个商户,囊括13万余种小商品。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2015年年底,地安门6600平方米的“小天意”正式撤市。现在,4万多平方米的“大天意”也告别了京城。
“这里的东西包罗万象,从日用百货到服装鞋帽,从纸张文具到家用电器。”市民张先生说,市场最后一天营业,他过来看看,并拍照留念。40多岁的张先生家就住附近,这个市场伴随着他成长的记忆。上学时,他和同学在这里买过作业本和教师节礼物,过年的时候他到这里选春联、买灯笼。“批发市场的商品丰富,价格比别的地方要低,让我们这样的工薪族觉得很实惠。”他说。
这里也承载着市场商户青春打拼的记忆。海报总汇店铺的赵老板来自山东聊城,今年50岁出头。他的店铺主要销售明星偶像的招贴画,在天意待了20多年,从刘德华、张曼玉,卖到周杰伦、SHE,又到如今的王俊凯、鹿晗等。小商品虽然小,但薄利多销,一年下来的利润也很可观。靠着这些招贴画,他多年前就盘下了这家店铺,并在北京买了房。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太累,市场关闭后,他打算先回家休息一阵。
在北京,还有不少像天意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市场培育,已经成为北方乃至全国闻名的批发商圈,更成为北京地标式的符号。仅天意附近,其东北、正东、东南三个方向1公里左右,就有著名的官园批发市场、半个月前闭市的万通市场和早已关停转型的天外天小商品批发市场。随着批发市场的发展,人流、物流、车流高度聚集,造成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天外天市场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营业,是当时利用首都早期的人防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创立的服务百姓的场所,被视为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人林胜周的父母就是那时来到北京,在天外天租了店铺做钟表生意。2004年夏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倒灌淹了当时的不少商铺,他们就把钟表店搬到了天意。2010年左右,父母回老家颐养天年,林胜周来到北京接手了家里的生意。
他们待过10多年的天外天市场,如今是一家名为“月坛雅集传艺荟”的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天意市场关闭后,林胜周打算回浙江老家。“现在的实体店生意不太好做,回老家找个单位干活儿,相对稳定些。”他说。这一家人的命运,伴随着北京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