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不可能领先;没有技术领先,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在中建发展之前,发轫于1999年的中国建筑创新实施平台一直是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核心。该平台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中央研究院、3个区域技术中心、7个设计研究院、10个专业技术中心、8个直属企业技术中心,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工程检测中心,围绕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建造三大领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实施体系。
持续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断在工程实践中攻关,中国建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特别在高等级科技奖项、领军人才培养、国家及科研课题等方面收获丰硕。截至2016年,中国建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5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60项。
世界最大的膜结构工程——水立方获2010年度全世界桥梁与结构工程唯一最高荣誉奖;经过十多年研究实践的超长大跨空间结构建造技术,已经在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大厅为代表的全国各大型场馆广泛应用;其系统的超高层建筑技术和工艺经过多年不断的完善和升级,在国际上后来居上,在设计优化、建材开发、施工技术改良和创新等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级摩天大楼的建造技术臻于成熟,全球首创研制“整体巡回式智能顶升平台”领先世界水平,可节省30%-40%的费用支出,每层可节省20%的工期,一支以现场技术骨干、中层管理团队及以院士、专家为核心的超高层技术管理骨干团队更是羡煞旁人。
同时,越来越多新科技的引入,开始将中国建筑的生产、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提升至新的高度。
当VR(虚拟现实)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时候,代表未来的MR(混合现实,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已经进入中国建筑的项目中。建筑还没开始建,戴上这个眼镜就能身临其境走进已建好的建筑里体验,并可以察看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施工方不用看图纸,只要戴上这个眼镜就可以精准地按照设计组织施工;各方不用舟车劳顿,只要戴上这个眼镜,就可以同时走进一个建筑,面对面地讨论——中建一局将MR技术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合,首次在国内应用于施工领域。
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由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开发使用,主要针对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质量差、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环境恶劣危险等问题。尤其是轮式机器人,不仅准确、及时,能配合处理异常情况,还能做智能化数据分析,且建设成本比轨道式机器人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