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没有以宗教立过国。从汉代以后,以儒家思想治国理政,佛道教起补充作用。中国佛教自食其力,寺庙靠国家赐山林、土地,僧人靠信徒捐献,以及自己的生产劳动,苦心经营,维持传承。禅宗一枝独秀,自己解决了生存、吃饭问题,不依靠外援,从修行上向内求,生活上也自食其力。对比外国,有的国家以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立国,宗教教职人员靠可以宗教税、人头税。而中国佛教人士,除做精神领袖之外,还要打理寺庙僧众的衣食住行。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中国在世界上真正有话语权的宗教就是佛教
环球时报:美国加州把每年3月21日定为“少林日”,2001年成立的德国少林寺在欧洲影响很大,最近还有阿富汗20岁女孩在喀布尔开少林功夫馆的报道。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怀揣着“少林梦”?
释永信:少林功夫能给他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自信。这些年,少林寺很重视跨界交流,和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包括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宗教人士交流。通过跨界交流,少林寺僧人得到自律、愉悦和提升。少林文化得到各国政客、宗教领袖的认同,非常难得。玻利维亚现任外长就是少林弟子,今年访华时还专门来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2006年访华时专程来少林,因为普京的女儿学过少林功夫,经常和他提到少林寺和少林功夫。
少林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能帮助别人是人类的天性,和西方孩子有很多想当“小蜘蛛侠”一样,中国的青少年都有“英雄梦”,很多中国人也有“武侠梦”,能在少林寺找到寄托。同样,少林寺在海外也很受欢迎。
环球时报:从跨界的角度看,少林寺在方丈心中的定位是什么?
释永信:今年3月,看人大闭幕后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特别关注李克强总理“以陪外宾看中国少林寺武僧翻跟头”来比喻中国经济“块头大”时说的话,一是强调“陪着外宾”,二是强调“中国少林寺”。陪着外宾,说明少林寺是国家名片,是对少林寺地位影响的认同。提到少林寺,说明少林寺不光是“河南少林寺”“登封少林寺”,更是“中国少林寺”。
环球时报:提到中国经济,方丈会关注哪些问题?比如,您老家的经济发展?
释永信:我的老家在安徽农村。现在农村吃饭没问题,家乡收入增长很快,但还是靠外出劳务为主。4年前,我在人大代表议案中提出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要加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国家应关注留守儿童。城市化是必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标准。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融入世界,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