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过去几年,不管是在英国和多种宗教交流,还是在美国与哈佛学者、苹果公司CEO库克交流,方丈个人觉得,在少林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走得快了,还是走得慢了?
释永信:这些年,少林寺在国际上做了些事情,但离少林寺自身的追求,我认为还差得很远,还应得到国家重视和社会各界支持。伊斯兰教话语权在中东,天主教的话语权在梵蒂冈,基督教的话语权在欧美。中国真正有话语权的宗教就是佛教。中国应给配套的相应政策,让中国佛教走出去。
少林寺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名片。最近播放《大国外交》,说明民间外交是国家外交的基础,有了民间商贸文化,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古代中国人与古印度交流形成禅宗,并经过不断交流,做到不断丰富、壮大。
机锋辨禅就是与时俱进
环球时报:少林寺如何与时俱进?
释永信:这是禅宗现代化问题。禅宗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社会,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宗教形态。少林寺8月份刚举办完“首届无遮大会”,其间与佛教在线团队联合主办了11届的机锋辨禅很受关注。机锋辨禅的形式,就是从个人参禅,变为共同修持。这是新的修持方式,模仿、参照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少林寺还举办各种研讨会,梳理少林寺的正史。有了正史,就不担心有人来杜撰。就如同区分《大唐西域记》与《西游记》,区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环球时报:当今社会,该怎么理顺佛教和政府、佛教和寺庙、寺庙和经济、寺庙和高僧之间的关系?
释永信:这些关系都应是自然而然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符合时代的需求。比如,佛教和社会众生的关系,就是平等、和睦的关系。没有必要故意强调什么,有些关系是设计不出来的。
每个寺庙就如同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存,找准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僧人在精神上的追求非常高远,就是如何清净,如何智慧,如何解脱,如何成佛,但在物质上只要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即可。其他人也是,(如果)物质上的追求无限大,那样就会挤压别人,就会碰壁。
环球时报:有人感慨“诸法因缘生,没有伟大的时代,就不会有伟大的佛教”。您怎么看变革时代,佛教与社会的关系?
释永信:从历史上看,只有好的时代,佛教才有正法,才有振兴。中国现在国泰民安,佛教兴盛是必然的。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方方面面得到很好发展。中国佛教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过去的兴盛期我们只能从史料中看到,现在的好时期我们正在经历。政治稳定、政策开明、文化立身,佛教徒赶上好时代的大背景能为社会做更多事,僧人也能更好地安心修炼、修正自己。我们这一代人确实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