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租购同权,不能夸大它的含金量。”2014年刚通过购房落户成为无锡新市民的李斌对落户政策很清楚:首先,“租房可以落户”不是新鲜事,而是早已有之,以前除了购房人员之外,投资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也都能落户,只不过购房落户更为干脆利落,其他两类还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再者,就算按现在的政策,“租房未必就能落户”,照样得满足相关条件——参加无锡城镇社会保险、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5年。
“北京、上海就不会提‘租购同权’吧?到北京租个房,孩子就能上名校,怎么可能呢?真那样,全中国还不得有一半的人挤过去?”李斌打趣说。
“这几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普遍发展不错,上海的‘虹吸作用’也很明显,无锡的外来人口增长其实并不快,需要在落户门槛上‘松松口子’。”李斌揣测,此次新政的目的更多还是为了增强无锡的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租购同权面临哪些刚性制约?
在一些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城市,完全做到“租购同权”还不现实,最大的难点是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
“只要一份居住证明,也就是租赁合同,我们的孩子就能和买房者上一样的小学、中学。”被派往美国工作的北京某咨询机构职员高时告诉记者,在美国,地方政府公共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房产税,尽管房产税是房东缴纳的,但一定程度上讲,交了租金的租房者也为房东承担了房产税,按照这个逻辑,租房者当然能够享用所租房屋的相关公共服务,“然而,国情不同,中美人口规模、公共资源体量都不一样,国内什么时候实现‘租购同权’还真不好说。”
不少人跟高时持有同样的观点——“租购同权”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但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
“推动社会公平当然是好事,但这份公平也应考虑购房者的付出。”袁倩了解到,目前在广州各区,入学排位的顺序大致是:房户合一者、无户有房者,最后才是既无户籍也无住房的人群。她认为,在学位富足的区域,租房者的子女理当能够入学,就近享受义务教育,但如果“僧多粥少”、学位紧张,还是应该维持现状,“毕竟买房者和租房者支出的成本、对城市的贡献差出太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认为:“现阶段,在我国一些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城市完全做到‘租购同权’还不太现实,最大难点是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特别是与‘学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资源明显短缺。”她认为,一座城市涌入大量人口后,子女就学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但当地教育资源并不会随着人口流动而立即同比例大量增加,由此会造成供需矛盾、教育资源供给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