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浅蓝色流动车辆,由于都是停放在非合作停车场,取车时需要自行支付停车费。尽管软件会给出相应的补贴,但数额都在12元左右,如果是此前停放时间已经很长,该次租车就会增加很大的成本。
新快报记者共体验了3次:在人民北路免费泊位取车,免费;在天河路天俊阁停车场取一辆停放了2小时7分钟的车,支付了18元停车费。在珠江新城某国际写字楼停车场,看到一辆停放了8个半小时的车,咨询后收费员告知停车费“比较高昂,已经达到了128元。”这三次的用车算上企业的停车补贴,在停车这块,分别相当于赚取了12元停车费用、倒贴6元停车费和倒贴116元。
综合三种情况,流动共享汽车的停泊无疑可能会产生三种问题。一是被人开去了偏远郊区,长时间没人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被人放在免费路边泊位,长时间没人使用,造成了公用停车资源的占用;三是被人放去了高额停车费的停车场,后续使用者因为对高额停车费望而却步,该车的使用陷入了停滞。
这就意味着,共享汽车企业要想办法保证共享汽车的流转,从而不会因为上述三种情况停滞,造成资源浪费。类似共享单车企业投入货车、搬运人员搬运单车到合理地点的做法有必要应运而生。
对此,TOGO方面表示,他们有后台系统会指派专人挪车,不会让一辆车长期停在收费停车场内。而给予用户的补贴是根据大数据测算。但他们也承认现在补贴的费用还未达到这么精确。因为现在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也不统一,这一点也会陆续优化。
现实尴尬二:
找寻车辆耗时多少全靠运气
停车问题还涉及位置找寻的问题,共享汽车往往会停放在地下停车场,通信信号、上一任停车车主是否准确输入停车位置,都关系到下一任共享汽车使用者的找车效率。
新快报记者体验了三次流动共享汽车的取用。第一次在人民中路,由于是在路面上,GPS导航很快、很准确地带着记者找到了车。
第二次,新快报记者看地图显示是在天河路太古汇的地下停车场,于是进车场里徒步查找。由于该停车场比较大,记者花了20分钟才找到角落里和标注一样号码的停车位,意外的是,并没有找到共享汽车。通过咨询客服,才得知地下车场的信号问题会影响共享汽车的具体定位,可能不太准确,用户需要仔细留意上一任车主停车时留下的车辆位置备注。记者所要找的这辆车,恰恰就不在地图显示的位置上,而在旁边100米天俊阁的地下车场。记者只好重新徒步过去找,天俊阁地下车场停车位的号码标识是喷涂在地面的,年代久远到已经大部分脱漆了,记者最后几乎又是走完了整个车场,才找到了这辆共享汽车。整个寻车过程,将近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