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觉得,刘永彪打着自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招牌招摇撞骗。“每招到一个学生,他就从中间拿回扣。”
2010年左右,刘永彪经人介绍到南陵一家大型的私企上班。坐办公室,工作轻松,很多人羡慕他。但没过多久,他就被炒了鱿鱼。“老总进办公室时看到他把两只脚搭在办公桌上。”村里一位知情人透露。
刘永彪归案之前两天还在和几个朋友打掼蛋。那天他总是输钱,很烦躁。他说:“老子输惨了,老子干脆死了。”他小声嘀咕,头两天打牌一直输钱,不知道中了什么邪。
犯罪嫌疑人汪维明接受审讯。警方供图
作家
“他有文学感觉,如果他扎扎实实地走文学路,说不定会有成就。”芜湖作家胡旭东曾经这样评价刘永彪。汪林对此表示赞同。
南陵县是安徽省文学大县。汪林和刘永彪都是从中洲村走出来的“农民作家”。
1985年,合肥文联办了一个未来作家函授班,汪林跟刘永彪同时报了名。汪林还记得,刘永彪的处女作是在未来作家的学员号上发表的,那是一篇诗歌,有十多个字,题目里带了个“春”字。
刘永彪平生第一次拿到了稿费,有八九块钱。“那天他特别兴奋,请我吃饭,一直在聊文学创作。”
“函授班是刘永彪文学创作路上的重要一点。”汪林一直觉得,刘永彪是幸运的,他在这里遇到了贵人鲁彦周。鲁是作家、戏剧家,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安徽省巢湖市人。鲁彦周曾给刘永彪回信时称,刘是有才气的,将来经过努力,也可能成为一个很有希望的青年作家。
鲁彦周把刘永彪的几篇文章分别推荐给安徽日报、青年杂志和安徽文学,连续发表了几篇。刘永彪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鲁彦周肯定他的“艺术感觉”,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从那之后,他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开始专心写作。
当时,南陵文化馆的王馆长亲自来中洲村看望刘永彪,在村里引起轰动。村民跑到刘永彪家门口围观,议论着“县文化馆干部都来看他了,他要出名了。”
那几年,是刘永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