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不懈追求,努力让广大群众最大程度地共享特区改革发展成果。
厦门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义务教育,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较好地保证了让包括外来务工子女在内的所有孩子都“有学上”、尽量争取“上好学”。
为解决外来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早在2011年,厦门市就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提供义务教育,目前外来娃占比已经超过55%,全部可以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针对义务教育学位紧张问题,厦门市不断扩大学位供给,2015年以来新改扩建中小学42个,新增学位4.5万个,计划未来5年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上好学校”的期盼,厦门市还加快实施“名校出岛”战略,努力从根本上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中国社科院发布2016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厦门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第5。
针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住房问题,厦门创新住房保障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在本市稳定就业人员的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厦门市规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3.3万套、总投资约1100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动工建设约4万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城市建设美丽舒适、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人民普遍安居乐业,使得文明成为厦门鲜明的精神底色,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进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如今,文明已经内化为厦门市民的行为习惯,变成了市民热爱城市的强烈情感和家园意识。去年9月,面对台风“莫兰蒂”的正面袭击,全市党政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御台风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灾害面前,厦门市民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的家园情怀和理性包容、同舟共济的文明品格,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这也是厦门市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创建成果集中展现和高度升华。
今年初以来,围绕筹办金砖国家会晤,厦门市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幅增强。
当好“金砖”东道主,文明提升我先行。作为中国一个全新的“会客厅”,厦门已经敞开大门,迎候嘉宾的到来,厦门人也已经做好准备,将把热情和文明带给每一位客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