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清明节曲鹏旭将回到锦州一家人团聚。曲瑞哲说,每次弟弟回来,他都要带着弟弟出去吃一顿好的,再给他买上两身新衣服。
曲瑞哲有时恍惚地竟怎么也想不起弟弟长什么样子,但耳边却一直在回响着他在喊自己“老哥……老哥……”
这个家“完了”
12岁的张义也想哥哥张超。以前,他想要什么,哥哥多半会给他买。
张超一直是家里的骄傲。
张超出事后,每有媒体到访,家人都会拿出张超的一些证件——大学毕业证、入党培训结业证,还有记录多次献血记录的献血证,以此证明“张超有多优秀。”
屋子的墙上,贴满了暗黄色的奖状。张海说,张超从小学习好,培养他上大学花了很多心血,“农村孩子,只能靠上大学走出去。”
张海至今记得,2012年夏天的高考,“儿子考了563分,过了二本线。”
发小张洋说,张超从小就懂事顾家。“他不讲究吃穿,也不怎么花钱。上中学时,我俩经常一起吃饭,他花1块钱买4个馒头,点个炒土豆丝就算应付了。高中毕业那会,他还去别人店里打零工,做家教,想着能补贴点学费。”
张超从小被奶奶带大,去年过年,拿了工资的他给70多岁的奶奶买了一只银手镯,老人很喜欢,整天戴着。
一位邻居回忆,张超从小讨人喜欢,不骂人不打架,学习也比同龄人好。“村里谁家有点事,站门外一喊他就来了。每次我家的电视、风扇坏了,他都会过来修。”村里大学生不多,张超算是被“看好的那个”。
家人印象里,上了大学后的张超更加懂事。只要一放假回家,总会帮着爸妈一起干农活,套上一件围裙,在院子里打玉米。
眼下,村外一人多高的玉米秧已经抽穗,浇下的粪水还没干透。张洋站在院子里,想起去年晚些时候,二人蹲在这里搓玉米,“屋顶上、地上铺满了金黄的玉米棒子,我俩忙活了好几天。”
张超家所在的郓城县郭屯镇西张楼村,离最近的街区也有5里地。密集的民房被狭窄的村道划开,红砖高墙的院落边,混杂着破旧的土坯房。
张超家在村子最西,高墙大院内,只有两间平房和一间水泥砌的储物间。一家四口分居两室,张超的卧室极其简陋,陈旧的木床上方横着一根铁丝,上面挂衣物,一块木板撑起来,给张超做了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