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管全程
近年来,检察机关与扶贫部门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扶贫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督。
今年3月份,最高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出《关于对第一批重点易地扶贫搬迁预防监督项目挂牌督办的通知》,决定对69个“十三五”重点易地扶贫搬迁预防监督项目挂牌督办,重点查办和预防5类突出环节和关键部位发生的职务犯罪。
据了解,这69个重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17个省、市、自治区,项目预计资金需求近100亿元。
“针对辖区内最高检挂牌督办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元宝山区检察院开展专项预防,主动在项目指挥部设立检察官工作室,着重从招投标活动、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3个关键环节加强预防监督,采取参与相关推进调度会议、设立举报信箱、现场检查监督等方式,全程跟踪预防。”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宋志学告诉记者,该院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交流,更好地为服务保障工作奠定基础。
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违法违纪行为,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陕西省西安市纪委牵头市委巡视办、市审计局、市扶贫办等部门,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发挥区县、村镇以及派驻(出)机构作用,采取区县党委轮回巡察、纪检干部驻村(社区)监督等方法,下移重心深挖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督促当地发改、财政、审计、农委、水务等职能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涉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累计督查抽查贫困户1900余户。
扶贫项目和资金到哪里,民生监督和专项监察就跟踪到哪里。例如,江西省金溪县检察院加强与金溪县13个乡(镇)政府的沟通协商,走访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着力打造涵盖该县各乡镇扶贫领域信息4000余条的数据库,成为推进和保障扶贫的“数据智库”。
在重庆、河南、福建等地,检察机关还开展“精准扶贫、廉洁为民”专题警示宣传教育基层行,让预防职务犯罪进村到户。一张张警示图片,一个个真实案例,一部部廉政微电影,深入人心。目前,通过建立扶贫领域基础数据联通机制,检察机关与扶贫部门之间线索快速移送和案件查办协作配合机制逐步健全。据了解,扶贫部门12317举报电话收到的涉及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举报线索,可直接移送同级检察机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