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方面同样如此,原来保险公司绝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业务,而最近几年也开始提高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以期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
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很低,即便是受托的专业投资机构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银行把钱给到专业的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会在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股票,另外还有很多涉及非标项目。这些专业机构无论去投资股票还是投资债券,在整体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之下,都只能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来提高回报率,以满足委托方的要求。
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讲,最近很多城商行、农商行纷纷都改制,改为普通的商业银行,并且开始从其他同业银行之间,特别是大行、央企财务公司中拿到比较便宜的资金。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开始做同业业务,也就说发利率较高的同业存单,然后从大行或者同业之间拿到钱,再将资金委托出去,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理论上这个链条只要不断有便宜的钱进来就能一直维持下去,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2016年底爆发了债券市场的波动,总的一个问题还是在于在投资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之下,无法维持负债端如此之高的成本。以上就是所谓的“金融空转”,是同业业务形成的背景和最后的归宿。另外,基金子公司与券商子公司实质上大同小异,基本的循环均是如此,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端来看中间机构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比较清楚的。当货币政策监管趋严,特别是打击所谓监管套利、制度套利等一系列政策出来的时候,这个链条戛然而止,这种变化的趋势对金融机构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5.个人
最近五年,个人的行为其实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居民个人逐渐认识到所谓的资产荒、配置荒,普遍认为持有资产是最合算的,故此开始购买房地产、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
对理论、实践、制度和上述行为的反思
1.理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困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短期储蓄管理在最近10年被彻底地长期化了,凯恩斯主义以及后来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考虑金融体系中货币和金融的作用。在过去的理论中,货币和金融只是作为外生变量;而现在看来,金融是反作用于实体的。如今金融学界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即如何将货币和金融的因素内生化。
2.实践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关系不匹配,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如果从2001年算起的话,格林斯潘开启了主要用以应对“911”事件、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东亚金融危机的量化宽松方案,以此来刺激经济。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2008年主要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相匹配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