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上,多国嘉宾热议——
7月20日,作为2017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的首个分论坛,“特色小镇国际研讨会:聚焦四川”吸引了来自南非、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嘉宾,他们和我省各市州嘉宾共同交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经验与问题。
“到2030年,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到2050年,很可能达到70%。”论坛开始不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南南及三方产业合作高级协调员龚维希给出的一组数据,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本报记者 程文雯
人口聚集是挑战也是机遇
“城市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人口的快速增加带来的,不过这对城市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列举了人口激增带来的诸多问题后,龚维希话锋一转,“现在全球有很多城市失去了过去的繁荣,就是因为缺少人口的聚集和流动,而人口的聚集,能够帮助城镇重塑繁荣。”
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蒲斌带来的演讲证明了龚维希的观点,“全国首批特色小镇——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配套兴建的产业新城,郫都区德源镇的配套能力曾达到10万人以上,但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产能的变化以及智能化设备的运用,使得10万多人缩减至1万人左右。闲置的房屋及配套设施,一度让当地非常头疼。“2015年,我们结合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将闲置资源改造为双创空间,现在的德源镇已经是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不仅人气重新聚集,还多了不少高端人才。”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赞同以特色定位突出城镇优势的思路,不过,他认为要让像德源镇一样的城镇转危为安,关键是要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分工上与大城市群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远离大城市的高房价、噪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是不少小镇吸引人气的法宝,不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分工上,特色小镇的规划都不能脱离城市群,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小镇的吸附作用。”
绿色宜居专家看好四川城市发展路径
嘉宾们的演讲中,“宜居”也是高频词。
“我是第一次来到成都,这里非常绿色、非常美丽。”演讲一开始,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博涛道出对成都的第一印象。根据经济学人智库2016年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在前10位的城市当中,澳大利亚占了3位,说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认为是“绿色”。
丹麦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也对四川印象颇佳,在他看来,四川正在走一条更加绿色宜居的道路。“四川在城市发展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当‘节流’优先,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在风能、垃圾焚烧等方面‘开源’,让更多人参与到城镇清洁能源的使用中来。”他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佩奇·施奈德也认为,聚集在城市中的人面临肥胖、高血压等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只靠医生护士就能解决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都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她建议,四川在下一步的城市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当更加关注人的健康。
澳大利亚的小镇已经证明了这点,“昆士兰州的道格拉斯港,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从一个以采矿业为主的小镇逐渐转向‘采矿+旅游’的小镇,旺季的时候,镇上人口能够翻一番。”博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