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曾令她骄傲和充满希望的“学区房”,她有些激动。她告诉记者,今年初她从一位有些关系的人士处以每平米11万元的价格买了西城区某胡同的“过道房”。该处过道房大约9平米,加上中介费总耗资102万元。
“之所以购买学区房,是因为自己有一个2岁的儿子,该过道房拥有西城一个较优秀的小学学位”。
她说,虽然购买时也曾犹豫过,过道房能否落户和拥有学位?但是,房东作为资深业内人士的告诉她“没问题”,于是,她果断交钱购买。
然而,眼看孩子的学籍即将到手,却迎来了北京3·17新政后的第一击,过道房将不再登记落户和就近入学。
3月23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通知各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停止办理不具有实际居住意义的异常形态房屋(包括房屋面积过小,廊道、通道、车库申请单独转移登记等情形)的不动产登记手续。
学区房眼看泡汤,李莉年初购买的大兴区的商住房价格却在蹭蹭蹭往上跳涨,这让她烦闷的心情得到些许安慰。
她说,“毕竟3·17新政之后,符合购买住房资格的人群变少,不限户口不影响二套房贷款的商住房成为香饽饽,部分被政策打压的资金转向商住房,于是,3·17新政后的商住房价格不断高涨”。
然而,3月26日晚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对北京市的商业、办公类项目(以下简称商办类项目)进行监管,其中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限制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对商住房限购的先河。
“这无异于再次撞到政策红线,目前商住房价格大跌”,李莉说,2016年底卖掉昌平区的一套房子换得现金300多万元,今年初购买一处过道学区房,购买一处商住房,然后,随着3·17系列新政的推出,全都被深度套牢,甚至可以说要“打水漂”。
“假离婚”者
手握近千万被销售员“劝退”
王磊(化名)在一家股份制银行担任中层管理人员,2012年初业绩突出的他被总行从山东分行调至北京总行。
由于户口在山东,无北京户籍,需连续在北京缴纳公积金和社保满5年方有购房资格。2017年3月王磊已经连续缴纳60个月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五险一金,同时,卖掉了山东的住房,准备在北京购买一处大房子。
“我在北京只能购买一套房,所以,我愿意倾我所有买一处大房子”。他说,去年底今年初他和妻子有空就在北京看房,主要目标是高品质的新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