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校长提出,在名校办分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创造出新的机制和战略。李明新说,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杯茶的话,你不能无限度地加水,在加水的同时你还要加茶叶,“防止浓茶变淡茶”。
怎么加“茶叶”?把优质的师资队伍做大,学校拿出一系列的举措来重点培养教师队伍。如果原来200人的教师队伍里有50个优质教师,那要通过自己的培养,在短期内把50变成70,再变成80。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集团化办学当中最核心的问题。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颜凤岺说,2014年改革之初,实验一小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共有28个班,1039个学生。“短短三年时间,我担任法人的学校从‘一校一址’变成‘一校三址’;从28个班逐渐扩大到今年70个班;学生从1039名增加到今年2440余名。”
短短几年,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把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机会。颜凤岺说,实验一小以“实验”立校,贯穿百年的历史,曾做过很多次示范性的教育实验。我们要继续用实验创新的精神,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教育的品质。
如今,这三个校区采取统一管理。“孩子在一起上课、老师统一安排分配”。颜凤岺说,现在一、二年级在一个校区,然后三至六年级在一个校区,从实质上合并为一个学校了。学校开设创新课程,重视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整套课程体系在三个校区全面铺开。
“我们把传承百年的好的教学方法和精髓,传递给了更大范围的师生,”颜凤岺说,“我以为,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其本质表现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日积月累的差距上,而一个高质量的系统,可以造就一批批高质量的人。”
王欢说,成为教育集团后学校的管理理念发生变化。原来的管理理念就是科层制管理,一层一层行政、指令型的。现在采取新的架构,叫做“构架教师领导型的治理结构”,通过构建领袖教师群,来让老师们形成群动力,构成动力群。
多位校长提出,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总校不再是简单的搞教师轮岗和交流,而是派出真正的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到分校,一边教学,一边带队伍,传播总校文化、培养骨干教师。
集团主任办公会制度、干部教师集团交流制度、集团学生交流制度、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教学研讨会制度、新教师培训制度……以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了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