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接受《瞭望》专访,为读者梳理近年北京教改的思路和经验。值得一读
◆北京市在打破既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强化市级政府统筹方面的探索,对特大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参考意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赵琬微 魏梦佳 王普
针对近年来北京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请他就这几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做简单的梳理和介绍。
《瞭望》:这几年,北京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李奕:调整改革思路,是我们对这几年改革最突出的感受:即把学生的实际获得放到改革正中央,并围绕这一点采取改革措施,关注这些措施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进行学区制包括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等改革,教育供给从以一所学校为单位变成了学区、集团和联盟;
同时在纵向上,鼓励变成9年到12年一贯的连续供给,不在中间折腾孩子来回分化、考试、报班。
再比如招生制度的改革。虽然北京不是第一批进入高考实验的省份,但在指标的定向、统筹分配等方面都已发力,让学校的生源尽可能多元化,让孩子不仅仅和同一类型的孩子在一起。从教育的角度,这对他将来进入社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理解都更有帮助。
《瞭望》:提高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奕:去库存、调结构、转方式,同样可以用来概括北京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北京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级验收,但我们认为在新的均衡发展平台,教育投入要从以前更关注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转移到对师资水平和师资环境的优化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