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过去传统产业转移不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说,“能”指的是“能力”,合作目的是培育当地自身发展的能力,达到互利共赢效果。
双方经贸合作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自贸区框架内,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2016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4522亿美元,多年来,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说,中国和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铁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双方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泛北部湾合作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下,积极探讨推进陆上、海上和网络信息等领域的全方位互联互通。
创新合作、人文交流让双方未来“休戚与共”
在本届东博会上,令人感受更深的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合作。
智能制造装备展区的“双尾蝎无人机”,是本届东博会中的“明星”,一同备受关注的还有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消费电子等高新科技产品。
高新技术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本届东博会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文莱首相府能源和工业部、印尼科学院、越南技术转移中心、老挝亚太卫星有限公司等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等,双方将在技术转移方面共同面向未来。
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是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双方互派留学生接近20万人次。以广西为例,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来桂留学生人数近5年累计达4.7万多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达3.7万多人,广西成为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双方职业教育合作尤为突出,不少东盟国家老师和学生前来我国职业院校培训、留学。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表示,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希望双方不断加强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走向新的更高阶级,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共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写在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成效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