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各类人才和劳动力是城市化迈向都市化的根本。在城市化的阶段,常常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关键是能不能获得融资,我国逐步发展出一套以土地为信用的资本生成模式,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成功地把公共服务未来收益资本化。在这个阶段,短缺的是资本,过剩的是劳动力,哪个城市能从土地财政中融得更多的资本,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经济,这个城市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但是,城市化不能一直这样外延式地发展,不断累积的资本要投入再生产,获得真实、持续的现金流,否则就会造成房价飙升和各种城市病、挤出实体经济和劳动力,而决定现金流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的生产和消费。在这个阶段,城市竞争的是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劳动力净流出的城市终将输给劳动力净流入的城市,厦门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而一个有劳动力净流入的城市也不是随随便就能变成大城市,都市化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组织利用好劳动力的生产和消费,使之转化成真实、持续的现金流。
Q:厦门目前还有什么需要加强的,以期开启城市发展新征程?
A:除了战略定位要提升之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广济人才,大力营造厚爱人才、广纳贤才的制度和机制,使新市民和外来人才不仅愿意来、而且居得住,特别是在住房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如保障房资格要与户籍脱钩(以避免福利化),而与就业(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挂钩,目的是补贴实体经济,要建立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探索通过住房将劳动力资本化的制度创新,如“先租后售”和“共有产权”制度,尽可能地实现“居者有其屋”,让新市民都有机会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资产升值。
同时,要加快同城化和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从历史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大厦门湾西部有漳州月港之盛、东边有泉州安海港之兴,两港的兴盛造就了大厦门湾坚实的两翼。从空间战略的角度看,只有厦漳泉才具有国家级的重要性,只有整合才有足够的腹地,这最好是通过行政合并,但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可先运用经济手段,如积极推进科技研发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泉州传统制造产业的升级转型(如智能穿戴)。
此外,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以一直以来作为厦门名片的旅游业为例,金砖会晤的召开将吸引更多人来厦旅游。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不是人满为患呢?我认为要发挥“旅游+”的强大渗透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培育或延伸产业链条,如“医疗旅游”、“金融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