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凸显育人功能。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体呈现是单元—课—目结构。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与此同时,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民族团结教育、注重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教材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教材强化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个地区、各主要国家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小学教材增法治教育专册——以宪法教育为核心
“部编本”教材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系统强化法治教育。
小学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四是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体现宪法精神,即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专册教材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