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先识汉字再学拼音
从2012年起,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历时五年,完成了编审工作,将于今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与此同时,新版教材将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难度。温儒敏介绍,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新教材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 “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希望孩子们建立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力求将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新教材还将致力于解决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不再强化死记硬背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将不再强化死记硬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和理解,课后不再强化机械记忆的练习,不再引导学生死背书,而是依靠课后活动,如赏析、分辨、综合、比较等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和提升认识。比如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课后活动不是要求学生复述时间地点条款内容等知识点,而是通过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今昔对比,通过联系、分析、比较,来强化对于历史的理解以及认识历史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