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拆完以后,由村集体整体管护起来,为今后的绿色发展留白,不会再引进这些散乱污企业,要为周围百姓营造良好的环境。”北七家镇副镇长张政说。
拆了工业大院,村集体没了房租收入,村民对此有怨言吗?张政说,在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出台之前,政府对农民按原来的租金进行一定补偿。
据北京市经信委统计,2016年北京市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4477家,2017年计划完成不少于2570家企业的整治工作。
玻璃产业治污:企业转型“因祸得福”
记者近日来到河北省沙河市汇晶玻璃公司,却没有看到一根烟囱,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只听到低沉的机器轰鸣声,生产过程只用电、不用水,没有排污。
“公司的低辐射玻璃生产线,年产值3亿多元,每年可消化沙河市玻璃原片300万平方米。”该公司总经理刘军指着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玻璃产品向记者介绍,将玻璃原片作为原材料,经过各种技术工艺,可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玻璃成品,大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小到特殊形状的玻璃制品。
邢台市环保局沙河分局局长杜金海说,沙河是全国玻璃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治污压力大。要不断摸索,成为全国玻璃产业治污的试验田。
从2013年起,沙河市把治污作为玻璃企业生产经营的前置条件,实施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用环境标准倒逼传统行业转型。2015年,沙河市对全部在产玻璃生产线建成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治污设施,实现了全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2016年,沙河淘汰了所有落后产能的玻璃生产线,淘汰平板玻璃产能2179万重量箱。
“不仅要淘汰产能,还要化解产能,有时给企业做工作,人家恨不得拿板砖拍我。”沙河市工信局副局长李利民说,在环保压力倒逼下,沙河的玻璃产业集群面临着升级则生、不升级则死的严峻现实。
沙河的一些玻璃生产商表示,不少企业为摆脱困境,改变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使普通玻璃向高附加值、低耗能的深加工产品转变,实现了工艺技术的革新,从这点来看,算得上“因祸得福”。
目前,沙河已经建成8个玻璃深加工园区,培育发展深加工企业600余家,深加工产品达1000余种,玻璃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沙河玻璃产业由低端普通玻璃为主向高端高档玻璃升级转变、由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转变、由建筑玻璃为主向电子光学和新能源玻璃升级转变。
据沙河市环保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玻璃行业在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情况下,通过加大治污药剂用量,在河北省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响应等级分别减排40%、50%、60%。
环保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已经核查出散乱污企业17.6万家。对于无法升级改造、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将一律取缔关闭。
相关链接:
·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带来多少绿色效益?——上海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调查
·城市管线住进了“集体宿舍”——福建厦门谋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样本
点击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