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从小寄养在亲戚家,每次回家再离家,一步一回头,边走边抽泣。小小的她当时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
她的家位于海南岛的西南角——乐东县千家镇永益新村。在贫穷的村子里,朱晓莹家要算最穷的那几户。
家里穷、孩子多,为维持生计,父母起早贪黑上山劳作,排行第二的朱晓莹从小乖巧懂事,5岁起捡废品补贴家用,姐姐被寄养,她就充当“长姐”照顾弟弟妹妹。
很多个傍晚,姐弟三个站在山脚下的茅草屋旁,等候父母早点下山。每次都等到太阳落山,天暗了,蚊子出来了,有时等着等着甚至睡着了,眼角还留着没有拭去的泪痕。
2007年,朱晓莹终于上了县城的初中。可仅仅读了一年,家中便无力继续供她上学,没跟她商量,就决定送她到海口一位表姐家当保姆,边做家务边上学。
“那年我不到15岁,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离开乡村到陌生的城市,每天以泪洗面,甚至对父母心生怨恨,但更多的是想念。”回忆过去,朱晓莹又无声地落下两滴清泪,“想家却不能回,因为父母觉得路费贵”。
海口距离乐东300公里,来回一趟需要一百多元,妈妈总对她说没事儿少回去。“我不得不耐着性子住在表姐家,表姐对我不错,但当着亲戚家人的面,我挺小心翼翼的,总怕哪个家务没做好惹他们不高兴。”晓莹对记者说。
同样被贫困缠绕的还有屯昌县坡心镇加买村的许丽花一家。在她家,母亲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父亲一人耕种两亩薄田维持生计。“贫穷+残障”,让这个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在别样的眼光中成长。
在海南农村,像朱晓莹、许丽花这样的女孩很多。贫困好像洪水般汹涌,压得年幼的农村姑娘喘不过气来。在这些贫困家庭,家长们更愿意将受教育的机会让给男孩。他们认为,女孩不必读那么多书,只需做好家务,长大打工补贴家用,然后结婚生子。
初三下学期,朱晓莹主动辍学,寻思着出去打工补贴家用。2010年的这个夏天,保亭县新政镇什包一村的黄佳丽同样难以忘记,为了让弟弟妹妹继续读书,她忍痛放弃学业,准备外出打工赚钱。
许丽花6岁时弟弟出生,她和姐姐就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成了弟弟的“小妈妈”和“小老师”。她的好几个初中同学不足18岁,却已成了“孩子妈”。
幸运的是,朱晓莹、许丽花的父母明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一旦得知海口有一所费用全免,每月还给300元生活费的中专学校,便义无反顾地送女儿前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