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李昆是乌兰浩特人,尽管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谈吐清晰。他说,现在再不用为传染病提心吊胆,家门口就能方便看病,牧区百姓有“小药箱”,住院费用一半多都能报销,社区里还有供老人锻炼和休闲的器材、棋牌。
——“由22万到370万”。70年来,内蒙古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区成立之前,全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没有1所大学,各类在校生总数22万余人。到2016年末,全区在校生突破370万人,各类高校50余所,在校大学生4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11.4万人。
7月4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孩子正在练习蒙古族特色舞蹈。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教育厅厅长侯元介绍,几十年来,内蒙古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102.6万人,占比27.4%,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蒙古族聚居地区已基本普及学前蒙汉“双语”教育;蒙古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7.06%。
——“由7.73%到21.03%”。无边的大草原,巍巍的兴安岭……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有林地面积1.37亿亩,森林覆盖率仅为7.73%。经过70年的生态建设,森林面积增加到3.7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03%,草原总面积达到13.2亿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
2016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基本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好水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现在通辽市境内的好些绿地,在过去都是漫无边际的黄沙。想想都觉得很怕人,那时刮个3级风都不能张嘴说话,一张嘴就得吃满嘴的沙子。”在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从事林业工作26年的乌旦塔拉林场护林员银山感慨地说,“但现在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随着草地和林子的增多,不仅沙尘暴的威力大大减弱,过去不见了的狐狸、狍子等动物也逐渐多起来了。”目前,科尔沁沙地已完成二分之一的治理任务,而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25%,实现了“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仰视蓝天,俯瞰绿野,新鲜空气作伴,细微之处的获得感来得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