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成果斐然,目前已基本具备涵盖整个产业链条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能力。继第一代传统劳动力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型第二代劳动力迈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中国智造”的下一个掘金点
扫地、擦窗有“智能代工”;警察指挥交通有“智能代工”;就连陪伴孩子,只要一声令下,“机器人书童”都能随叫随到……当“智能代工”走进生产生活的细枝末节,其需求量将是怎样一个数字?
相关统计显示,仅扫地机器人一项,近年来我国即以年均8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科院原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预测,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不久的将来,每个小孩都会有一个AI(人工智能)老师,每个老人都会有一个AI护理,每一辆车都会装上一个AI系统,AI会遍布中国……”
“当越来越多的场合体会到‘智能代工’的好处,需求量将会持续上升。”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研究和教学的中科大教授陈小平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将是“中国智造”的下一个掘金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智能代工”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有数据测算,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人手不足问题日渐严重,“智能代工”的需求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看看无人机就会知道,当需求爆发时,不能用一般的思路去看待。”宋育刚说,他坚信销售额增加10倍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刘兰芳坦言:“萌生开无人便利店的想法,是因为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加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招工愈发困难。如今,虽然无人智能便利店在货品陈列、卫生打扫等工作上依旧需要人工完成,但省去坐店管理等环节,一家店可以减少30%的人力成本支出。”
采用“智能代工”的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华说,一台设备可相当于50个人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三成。
不少受访企业家表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进程中,智能制造正引领传统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实现“二次创业”。一些专家则认为,人工智能应用正从工业领域向家居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快速扩张。随着应用逐步扩展,“智能代工”将迎来井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未来的劳力者将是人工智能,劳心者治机器人就好了。”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李明说,人工智能不仅为社会治理带来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而且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