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IPO重启,但行政管制变本加厉,累积下来的拟上市公司就成为悬着A股上游的巨大“堰塞湖”。
这一次,证监会虽然尚谈不上市场化改革,但是再次试图开启IPO常态化之路,加速放行。这已经对市场利益格局造成诸多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壳资源直线降温。在A股,一家公司哪怕连年亏损,它的壳却价值数十亿元。而且,上市公司业绩越烂被重组可能性就越大,股价被爆炒也就越频繁,不少投资者热衷于追捧此类概念。《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某地方政府的文件明确称,旗下的壳资源越早出手卖价越高。事实上,这家壳资源股今年一度股价暴跌近半。上周,IPO放缓后,其股价却连续拉出两个涨停!
其次是创业板虚高的估值快速降温。供给加大之后,创业板以往动辄百倍的估值已不多见,平均市盈率也从50倍以上逐步下滑至30倍左右。这是A股去泡沫的应有之义。
A股壳资源游戏玩不下去,估值体系也要重来,不少的大鳄可能就困死在沙滩上了。
本位
IPO回归常态,让刘士余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回归监管本位,则是刘士余的既定选择。
历经27年的发展,A股沉疴已久。刘士余说,“我到证监会工作后,花了较长时间来了解资本市场的各种乱象,也感到很震惊。”
矫枉必须过正。刘士余施以猛药。2016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数量和罚没金额创历史新高。2017年第一季度,其行政处罚罚没款金额就超过2016年全年。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上任一年多,刘士余却几乎将可以开罪的各方势力得罪了个遍,既存利益格局备受冲击。在这个高度敏感的“政策市”里,刘士余每一次放狠话,都让相关概念股一泻千里,有人骂娘也不奇怪。
痛批个别险资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险资举牌概念股应声下滑,数百只股跌停,不少个股更是惨不忍睹,下跌幅度超过30%。各路险资虽则动辄上万亿的资产规模,此时也不得不屏声敛手。
今年4月8日,刘士余放话: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大幅减持,空仓走人,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转来助长股价投机,“吃相很难看”,要“秋天算账”。4月10日,高送转概念股大面积跌停,多家公司纷纷公告缩减高送转比例。